希拉里谢幕之旅难有所突破

2012年09月06日 10:51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希拉里从亚洲开始,以亚洲谢幕,不论下届美国总统是谁,下一位国务卿仍将是“太平洋国务卿”

  【财新网】(记者 陈沁)三年半前,刚就任美国国务卿不久的希拉里打破常规,将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定为亚洲,而非其前任们的传统之选欧洲,其中包括三天访华行程;如今任期将满,希拉里仍选择亚洲作为谢幕之旅,重头戏之一是9月4日至5日短暂的中国之行。

  从亚洲开始,以亚洲收尾,希拉里出访之路似乎画了一个圆。期间,不论收效如何,其勤勉人所共见。

  从2009年2月第一次出访,至本次亚洲之行前,希拉里共访问了108个国家,在飞机上度过了1884.6个小时,累计航程达86.7万英里。美国国务院网站专门设置了“和国务卿一起旅行”的页面,在一幅可以互动的世界地图上写着“国务卿在哪儿?”

  这也是希拉里以国务卿身份第七次访华:2009年和2010年各两次,2011年一次,今年第一次是5月至北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谢幕之旅,谈什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Victoria Nuland)称,希拉里访华期间将会就广泛的议题与中方交换意见,其中包括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在南海问题持续、钓鱼岛问题发酵之际,中美由于在一些关键性议题上存在根本差异,希拉里此行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

  希拉里9月3日在印尼的表态再次强调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多边化、国际化:“我们需要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一起,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胁迫、恐吓、威胁的方式,当然更不能使用武力。”她重申,美国在南海推动和平稳定符合“国家利益”。

  而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恰恰是中国极力避免的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3日表示,南海问题是南沙部分岛礁领土主权争议和南海部分海域的海洋权益主张重叠问题,应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加以解决,这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时达成的共识。

  洪磊强调,域外国家应该尊重南海问题有关当事国的选择,切实恪守在南海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有关宣示,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大原则,根本的底线是不能国际化,不让第三者插足。

  这与美国的高调介入形成鲜明分歧。随着中国崛起,中美相对力量对比的变化,南海尽管是美国在本地区牵制中国的一颗棋子,但也只是中美大棋局中的一个角落,美国不可能尽其所能支持和中国发生争端的国家。摩擦仍将是常态。

  在钓鱼岛问题上,随着近期中日纷争不断,美国在该问题上的表态出现了自相矛盾:此前曾称对主权问题不持任何立场,不会选边站,而最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将钓鱼岛称为尖阁诸岛(Senkakus),与日本的用语相同,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应。

  不论是南海问题还是钓鱼岛问题,其积累是聚沙成塔,解决也将是集腋成裘。希拉里短短两天的访问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

  不过,当面接触总好过隔空喊话,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尽管我们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位政府人士举行电视电话会议,我甚至可以通过卫星信号亲临某地……但什么也代替不了真正到场。”

  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到对缅甸的历史性访问,从地理上看,希拉里任内最重要的成就来自亚洲。她访华前曾说,“太平洋对于中国和美国都够大。”可以预见的是,不论下届美国总统是谁,下一位国务卿仍将是“太平洋国务卿”。■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