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为联邦银行写讣告的时候了吗?

2012年09月13日 13:02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联邦银行与欧洲央行都在法兰克福,直线距离很近,但其理念上的差距越来越大,笼罩两家银行的是一种不亚于冷战的气氛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张丹红)

  2012年9月11日

  没有哪一次欧洲央行理事会的例会受到最近一次(9月6日)那样的举世瞩目。当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中欧时间下午两点半准时出现在记者会上的时候,全球媒体、金融市场屏息静听这位意大利人的一字一句。结果,德拉吉不负众望,宣布将用一项“直接交易计划”取代迄今的购买国债计划。这个技术性十足的概念实际上意味着欧债危机的转折点,其爆炸性不亚于一场革命。

  简单说来,德拉吉兑现了他7月底发出的“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的誓言。因为与迄今半心半意的购债计划不同的是:新计划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数量的限制,欧洲央行将在必要时购买所有受困国债券,直到债务危机结束。

  当股市为德拉吉这个欧洲新的大救星拍手叫好时,联邦银行行长魏德曼若有所思,一言不发。他该说的都说了。在央行例会前,他发表讲话、接受采访,不厌其烦地警告央行不得放弃独立性,不得为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大开方便之门,不得越权越界。但是在危机时代,法规和原则也许是最不值钱的东西。魏德曼成为唐吉诃德式的悲剧人物,央行23人理事会中的孤家寡人。据说,德国财政部有人称他为原教旨主义者,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干脆在博客上抨击魏德曼存心毁掉欧元。

  我们这些做媒体的遇到9月6日这样的历史性事件,先是像服了兴奋剂一般发新闻、写报道,晚上静心下来,我脑子里的第一个问题是:到了为联邦银行写讣告的时候吗?

  无独有偶,第二天,“商报”用五个整版的篇幅刊登英国记者戴维-马施(David Marsh)的长篇文章:“联邦银行的崛起、衰落和东山再起”。马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联邦银行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吗?”他不急于回答问题,而是首先回顾联邦银行的历史。

  两次大战期间,德国央行两次沦为政府的印钞机器,结果是超级通货膨胀和货币改革。人民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为了吸取历史的教训,1957年成立的联邦银行以维护币值稳定为最高目标,并坚决与政治保持距离。上世纪70年代初经济危机的时候,时任总理的施密特曾有一句名言:“宁可5%的通胀率,不要5%的失业率。”联邦银行的信条则是: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结果将同时得到高通胀和高失业率两个祸患。由于央行坚决不与政治“同流合污”,直接或间接导致三届政府垮台。

  联邦银行成为世界上最独立的央行,马克则是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在1979年成立的欧洲货币体系中,马克很快变成事实上的核心货币。其他货币与马克汇率的浮动超过一定界限时,其他国家的央行便必须出面干预。在欧洲货币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联邦银行以不变应万变,丝毫不照顾其他国家的颜面,特别让法国恨得牙痒痒。

  1992年9月,联邦银行的权力达到鼎盛。行长施莱辛格(Helmut Schlesinger)的一席话使那一次“商报”采访成为历史上代价最高的一次采访。他当时预言欧洲货币体系内还将有更多的货币面临压力,引发投机家对英镑和里拉的狂轰滥炸。结果,欧洲各央行出资300亿美元力挺英镑。在效果甚微之后,英国和意大利先后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在马施看来,这也是联邦银行衰落的开始。法国和意大利从那以后痛下决心催生欧元,使联邦银行就范。

  对德国人来说,战后最让他们骄傲的也许就是马克;作为马克捍卫者的联邦银行是德国人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机构。如何使放弃马克和削弱联邦银行地位的决定不在德国激起公愤,成了上世纪90年代初总理科尔和财政魏格尔苦思冥想的问题。在有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之后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谈判中,德国坚持将自身财政稳定的文化在货币联盟中推广,并异常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意图。魏格尔曾经得意洋洋地说:我们将马克带到了欧洲。言外之意,欧元将成为马克一样强劲的货币。欧洲央行的结构和理念则完全以联邦银行为蓝本。其独立性甚至超过了联邦银行。不信读一读确定欧洲联盟基础的“里斯本条约”中关于欧洲央行的条款:欧洲央行在行使其权力和履行其任务和职责时,“不得寻求或听从联盟机构、团体、机关或办事机构、成员国政府或其他任何机构的指示。”反过来,上述机构、团体和成员国政府也不得试图对央行施加任何影响。

  读到这样的条款,德国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一向将央行独立视为眼中钉的法国政治精英似乎甘拜下风。

  不过,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一步步偏离联邦银行的传统。2010年5月,时任行长的特里谢在萨科奇压力之下,开始了购买债券计划。德拉吉变本加厉,不只扩大购债规模,还拿出一万亿欧元救市,使欧洲央行越来越成为欧元区的“坏银行”。在德法关于央行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法国越来越占上风。

  联邦银行与欧洲央行都在法兰克福,直线距离很近,但其理念上的差距越来越大,笼罩两家银行的是一种不亚于冷战的气氛。随着危机的加剧,联邦银行越来越成为欧洲央行内部的反对派。他们之间的争斗称不上势均力敌,联邦银行行长在央行理事会表决时的份量与马耳他央行行长的一模一样,尽管德国经济总量是马耳他的400倍。不过,这是当初欧元缔造者的决定,一国一票,机会均等。卢森堡为了得到这一票,专门成立了中央银行。由于欧元区内部需要救助和可能需要救助的国家越来越多,联邦银行成为少数派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2年9月6日,德拉吉承担起拯救欧元的重任,将铁娘子默克尔推到配角的位置。实际上,今后将由欧洲央行来决定哪个国家符合得到救援的条件。央行不只与政治结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取政治而代之。这是与联邦银行传统的最终决裂。魏德曼唯一的反对票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助。

  不过,曾经撰写“欧元”巨著、对欧洲统一货币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的马施仍然认为:现在为联邦银行写讣告还为时过早。在他看来,魏德曼的央行仕途非但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原因之一是:由于他在德国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默克尔必须力挺这位央行行长,否则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损耗两位央行行长(魏德曼前任韦伯于去年5月辞职),默克尔担待不起,并将直接影响她明年的连任。原因之二是:由于联邦银行的坚决反对,德拉吉在启动“直接交易计划”的时候,必将有所收敛,而且他必须向联邦银行证明新计划的实施并未导致受困国的改革热情下降。换句话说,面临压力的是德拉吉,而非魏德曼。

  如果今后的实践证明,“直接交易计划”与此前的购债计划一样于事无补,联邦银行发出的警告(高通胀、软欧元)一一兑现,那么魏德曼将成为危机中最具公信力的人物。假如欧元区土崩瓦解,那么年富力强的魏德曼就更是前途无量了。■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