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抵制日货能让日本倒退吗?

2012年09月20日 12:48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标签: 交锋钓鱼岛
   千万不要高估此次抵制日货行动的实际效果,经济制裁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小心变成国内不同行业企业的相互制裁

  【背景】上个周末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青岛、长沙、西安等多个城市爆发的大规模反日游行示威,其影响从部分地区的打砸日资商铺及日系汽车事件继续扩展。

  17日,佳能、松下、狮王和三美电子在中国的工厂宣布即日起暂时停工。日本零售商优衣库当日宣布,决定在9月18日关闭在中国的19个零售点。

  据路透社18日报道,丰田汽车今日拟暂停在中国部分工厂的生产。本田汽车从今日起暂停在中国的生产,为期两天。马自达公司在南京的合资汽车工厂从今日起关闭四天。

  9月17日,《人民日报》刊文称,虽然用经济手段来反制日本是一把双刃剑,但如果日本在领土主权争议上继续挑衅的话,那么中方必将迎战。届时,日本的制造业、金融业还有特定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都可以成为目标,日本的经济恐将倒退20年。

  如果中国对日本动用经济制裁,扣动“经济扳机”,真的会导致其倒退20年吗?经济制裁能解决政治问题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与以往抵制日货的行为相比,此次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抵制日货的行动,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肯定,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如果认为中国对日本“扣动经济扳机”,日本经济将会“倒退20年”,这是典型的天方夜谭。

  乔新生说,现在日本国内经济正处于衰退阶段,如果中国采取抵制日货的行动,将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千万不要高估了此次抵制日货行动的实际效果。中日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济制裁在短期内可以导致日本的某些行业、企业关门倒闭,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日本是一个成熟的工业化国家,虽然近些年创新力不足,但从整体而言,日本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乔新生认为,从外交制裁到经济制裁,这说明中国的制裁手段更加灵活,制裁的方式更加多样。但是,经济制裁只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对日本采取一定的经济制裁措施,更多的是一种警告,或者说是一种平衡手段。因此,在实施经济制裁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找到经济制裁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经济制裁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国的切身利益,从而使中国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第二,在采取经济制裁的过程中必须上下联动,左右逢源,统筹兼顾,有的放矢,不能各自为政,从而使经济制裁变成了国内不同行业企业的相互制裁;

  第三,在经济制裁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精确的经济利益计算,换句话说,经济制裁的目的是通过给日本造成经济困难,从而迫使他们改变错误的主张,可是,如果经济制裁非但不能给日本带来经济困难,反而使中国的经济陷入困境,那么,这样的制裁就会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日本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制裁措施,从而使日本充分意识到中日两国经济的关联性,在制定政治外交政策的时候更加理性;

  第四,经济制裁必须充分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如果经济制裁的结果导致中国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损害,中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那么,这样的经济制裁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经济制裁必须充分保护中国公民的利益。通俗地说,抵制日货可以拒绝购买日本货物,也可以将自己购买的日本货物公开砸毁,但是,不能在未征得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购买的日货公开销毁。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应该成为经济制裁的前提条件。

  乔新生预言,外交制裁、经济制裁之后,中国政府将寻求按照国际法的基本规则实施法律制裁。日本过去长期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不存在主权争议,不会与中国谈判,现在日本政府主动放出风声,决定由日本政府首相在联合国专门就钓鱼岛问题发表讲话,这说明中国当前采取的策略是正确的,日本政府在中国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改变过去错误的立场,以谈判来解决中日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牵涉到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问题,因而在短期内不会通过谈判化解分歧。■

  (财新实习记者 石英杰 采写)

更多报道详见:交锋钓鱼岛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