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先行
“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险,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
财新记者:保险业本来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保险业的资产规模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截至2012年底总资产不过7.36万亿元,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的比重并不大。你谈到保险业的理念改革,找准定位,立足全局谋发展,具体如何理解?
项俊波:我认为,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来发挥保险的作用。
第一,保险应该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
我这次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发现欧美市场经过金融危机后,保险业仍然相当强大。
美国的保险总资产加上养老这块,有17.4万亿美元,而银行才13.6万亿美元。保险公司是许多大银行的股东,因为保险管理的是长期资产,在金融市场举足轻重。
目前保险业总资产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比重太小,银行资产140万亿元,而保险才不到8万亿元。从乐观的角度看,保险业提升的空间非常大。
第二,保险应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欧债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支出上做出了过高的承诺,国家财政满足不了。我们从国家财政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险,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
第三,保险应该成为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支柱。
中国自然灾害不断,政府往往承担无限责任,这是不可持续的。国际上,遇到大型海啸、地震、飓风、冰雹,损失中保险机构承担的赔付比例大概是35%-40%,而目前国内还不到5%。我们应该学习国外,把灾难要承担的损失风险,通过保险和再保险的市场机制,分摊到全球市场。
第四,保险应该成为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柱。比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风险。
举个极端的例子,三聚氰胺毒奶粉案,很多孩子家属到当地政府提出诉求,后来协调有关责任企业筹集了赔偿金,其中一部分为一次性赔偿款,另外一部分设立医疗赔偿基金,由中国人寿管理,用于报销患儿急性治疗结束后到年满十八岁以前,出现相关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有了这一层保障,很快,这些家属就不来找政府诉求了。
第五,保险应成为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我来之后推动加紧出台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农业保险条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业保险从启动到现在时间不长,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原来在亚洲,日本做得很好。去年,我们已超过日本。
财新记者:你大力推动农业保险,设计80%的保费由各级财政补贴的方式,能取得预想效果吗?
项俊波:《农业保险条例》的制定推动了好多年,进展一直不明显,在国家的支持下,2012年底终于实现突破,正式出台。
推进农业保险,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保费由财政部出40%,省一级政府出20%,地市县级政府出20%,农民只出20%。
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40亿元,成为国内财险市场的第三大险种,其中中央财政保费补贴金额接近100亿元,省、地、县级政府财政补贴合计近100亿元,农民自身出资的保费不到50亿元。这种保障已经很不错了,美国做得最好的农业保险,也就是这个水平。
目前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农房基本上都投保了农房保险,包括台风、暴雨等把农民的房子吹倒了、冲垮了都赔,有时候一个台风的损失赔付都好几个亿,农民得到了保障,对此很支持。
保监会下一步考虑批一些专业化公司的牌照,比如专门做农业保险或者远洋保险的公司牌照,推动保险公司走向特色化。我们最近已成立了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准入审核委员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