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新权威主义与重启改革

2013年12月30日 08:51 来源于 财新网
以新权威主义来突破既得利益阻力,是一条不完美但非常现实的改革路线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刘胜军)18届3中全会为重启全面改革拉开了序幕。然而理解中国复杂政治现实的人,都不会对改革前景盲目乐观。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

  何谓深水区?笔者认为,深水区即利益的战场。如今的改革,利益已经取代意识形态成为改革的主要障碍。恩格斯有言,“如果涉及利益,几何定理也要被修改。”突破既得利益阻力让改革落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坦言:“如今不触动利益的改革不多了”。李克强总理也认识到“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那么,究竟谁是既得利益?仔细研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难发现,60项改革任务主要将触及三大利益群体:

  1)掌握审批权的政府部门,例如发改委、一行三会等等。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大量审批权的下放或取消,政府部门必须“割肉”。

  2)国有企业。过去十年,国企从亏损累累变成了利润大户,但这是建立在行政性垄断及国企在贷款、土地、税收等特殊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利润。《决定》明确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显然,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动国企的奶酪。

  3)权贵资本。随着“半统制半市场”经济的发展,权力愈来愈尝到甜头,“权力搅买卖”成为常态,各类权贵资本长袖善舞,20世纪90年代一度受到严厉打压的领导干部子女经商以更大规模卷土重来。《决定》要求“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市场导向的改革(如IPO注册制)和中纪委的强势反腐,意味着权贵资本空间将受到压缩。

  理解了谁是既得利益,就不难想象改革难度之大,甚至有学者哀叹“改革已死”。

  出路何在?笔者以为,要破解改革的利益僵局,有三条路径。

  路径之一:指望官员的觉悟,即“灵魂深处的革命”。 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高西庆说,“我们的官员不可能再像过去那么舒服了。官员既要有能力,还得有理想主义才可以。”笔者以为,个别官员或许会有理想主义,但这是小概率事件。把改革希望寄托于官员的觉悟,无异于“与虎谋皮”。“屁股决定脑袋”,才是最强大的法则。

  路径之二:扩大社会参与。由于改革是利益的博弈,因此如果社会公众能在改革博弈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改革就会更容易推进。《决定》要求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提高财政透明度、权力清单制度、负面清单管理,就是为了引入更多社会监督来倒逼政府改革。例如,如果能实现《决定》建议的“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人大将会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去向政府问责,才能真正“硬起来”。

  路径之三:重建中央权威。20世纪90年代,朱镕基推行改革,也面临诸多难啃的硬骨头。对此,朱镕基以“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的改革家气概,开展了推土机式改革,在官僚体系中营建了“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氛围。但过去十年改革陷入停滞,也反映了“政令不出中南海”的领导力尴尬。显然,新一届领导要让各个部委、地方政府乖乖地“放权让利”,重建中央权威是前提条件。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央权威较强的时候,是改革推进比较顺利的时候,例如邓小平、朱镕基的强势领导力。反之,中央权威较弱的时候,改革往往陷入僵局,例如过去十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改革的迷茫,邓小平不得不再次出山南巡发出“谁不改革谁下台”的最强音,从而避免了改革失败。

  眼下,面对落实《决定》60条改革的巨大挑战,我们已经看到了重建“新权威主义”(即具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导向的开明的威权政治)的倾向:

  第一,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中央权威,以最高层面的整合来突破部门利益的屏障;第二,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将为提升中央权威助力。一年来,已有16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且呈现打破“刑不上大夫”的趋势,令人期待;第三,以薛蛮子事件为代表的网络舆论整顿,帮助官方媒体收复失地,也旨在提醒意见领袖们要建立“底线思维”。通过适度的媒体管制,中央可以更好地管理“公众期望值”。

  著名学者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在社会动员超越政治机构发展时,新来者发现他们无法参与政治而产生挫折感,进而会引发社会失序”。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发展中国家(例如巴基斯坦)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社会失序甚至混乱局面。对于转型的国家而言,强势领导力或许对维持社会平稳转型有益。因此,对时下“政左经右”的担忧,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改革的战略/策略。毕竟,在不可逆转的互联网革命推动下,历史的车轮已经难以倒转。

  以新权威主义来突破既得利益阻力,是一条不完美但非常现实的改革路线。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财新三亚清水湾论坛的演讲整理扩展而成]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