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气囊致510万辆汽车召回
【财新网】(记者 安丽敏)日本企业高田气囊坐上了火山口。路透社26日消息,美国监管机构宣布启动新一轮高田隐患气囊车辆的召回,涉及车辆510万。
此次召回被认为与2015年12月22日一辆2006年产的福特Ranger皮卡发生的事故有关。在这场事故中,高田气囊爆炸弹出金属碎片导致驾驶者死亡。
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发言人Gordon Trowbridg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安全危机。”12月22日发生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伤亡事件是世界上第10起因高田气囊引发的人员事故,其中9起发生在美国。
这次事故也是首例非本田车型因高田气囊爆炸致人死亡。
高田气囊在周二的一份文件中称:在2015年8月份,一辆2007款的本田思域轿车发生一起类似的死亡事故,但死亡原因还未最终确认。如果证明驾驶者死因与高田气囊有关,那这就意味着,高田气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11人死亡。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此项召回行动使得有关高田隐患车辆召回总量达到2800万辆,而美国受影响的车辆增加至2400万辆。
召回车型所涉品牌包括本田、宝马、大众、奥迪、丰田、奔驰以及其商务车型sprinter,还有马自达与萨博。
福特周二率先宣布启动召回,声明称因驾驶位侧气囊问题,将召回2004年至2006年期间在北美工厂生产的391354辆Ranger车型。
高田气囊导致的召回已创下全球纪录。爆发如此大的危机是因为高田公司多年来拒不承认产品缺陷并试图隐瞒。
2008年11月,本田公司首次发布了因气囊缺陷导致的小规模召回。随后不同规模的召回事件屡有发生,但高田气囊称是“汽车生产商自己的举动”,并不承认其产品缺陷。2014年11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高田公司两名前员工声称,对于气囊缺陷问题,高田公司掩藏10年。
因高田气囊爆炸致驾驶者死亡的事故不断发生,引起了美国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11月20日,美国参议院召开了高田气囊缺陷问题的听证会。听证会后,高田公司社长下台,董事长、创始人的孙子高田重久兼任社长,同时宣布了董事会的降薪决定。
2015年2月,因不配合美国监管部门开展调查,高田气囊被处以每日1.4万美元数额的罚款。
在美国政府高压之下,2015年5月高田终于承认其气囊存在缺陷。当月15日,丰田、日产公司宣布启动全球范围的650万辆召回行动。
2015年11月3日NHTSA称由于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气囊召回工作不及时等,向高田公司开出最高2亿美元的民事罚单,创下NHTSA对一家公司民事罚款的最高纪录。其中7000万美元要求以现金方式支付。NHTSA此前已要求加快召回速度,若高田不服从命令则将面临剩余1.3亿美元的罚款。
2015年11月4日,高田公司董事长兼社长高田重久发表声明,表示将会服从所有要求,配合解决相关问题,高田公司还表示会在2019年,以前分六次付清7000万美元的罚款。
高田因其气囊缺陷不仅自身经营举步维艰,大规模的全球召回也给日系车企带来重创。
根据中国质检总局统计,2015年我国汽车总共召回352.23万辆,其中因高田气囊召回的日系车就超过253万辆。
日本高田公司创办于1933年,前身为纺织品企业。现为生产安全带、气囊等汽车安全零部件的大型企业。股票的52.1%由创始人担任董事的TKJ公司持有,现任会长兼首席执行官(CEO)高田重久是创始人家族的第3代继承人。
高田1987年在日本首次启动安全气囊量产,5569亿日元(2013财年)的销售总额中,有约40%来自安全气囊业务。受召回事件影响,2014财年高田净亏损269亿日元(约合2.23亿美元)。■
- 高田气囊致510万辆汽车召回
- 2016年01月27日
- 美国司法部就通用汽车召回展开调查
- 2014年03月12日
- 国务院:应建立专业信息平台应对汽车召回
- 2013年12月26日
- 前8月国内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五成
- 2013年08月30日
- 东南汽车召回近8万辆V3菱悦汽车
- 2013年04月01日
- 江淮汽车召回11万余辆同悦轿车
- 2013年03月19日
- 2012年中国汽车召回同比增七成
- 2013年01月30日
- 汽车召回条例元旦实施 巨额罚款流向成焦点
- 201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