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垃圾分类见效德国用了40年,中国要用多少年

2019年07月10日 11:33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希望若干年后再回首,我们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几个垃圾桶”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前后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居民的分类投放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更是基础所在。掣肘垃圾分类深入推进的因素很多,但导致垃圾分类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居民未能有效参与进来。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作者 付一夫)说起垃圾分类,不少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以“工匠精神”著称的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同样成绩斐然。

  然而,却鲜有人知道,我国才是最先提出“垃圾分类”概念的国家。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这便是“垃圾分类”的问世。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全社会物资的极度匮乏,老百姓通常出于节约意识,按照相关要求把牙膏皮、橘子皮、碎玻璃、旧报纸等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地送到国营废品站卖钱,就连烂掉的菜叶子也会捡出来喂鸡喂鸭。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周东旭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