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收购难持续

   中海油此项大手笔收购是预示着中国海外投资大高潮的来临,还是一个孤立的难以复制的案例?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胡祖六)中海油宣布以182亿美元全面收购加拿大上市石油公司尼克森(Nexen)。如果交易如期顺利完成,中海油将成为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与高环境敏感度的墨西哥湾拥有油气资产的第一家中国石油公司,并为跻身全球性能源巨头跨越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此交易也将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此次中海油汲取了2005年收购优尼科失手的教训,除了出具极有吸引力的收购价格,还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立场,预设了一些政治与公关诱饵,如宣布保留尼克森现有管理团队与员工,把尼克森所在地作为中海油未来在北美与中美洲的地区总部,并将中海油在多伦多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等。

  中海油所选择的收购时机似乎也合适。一方面,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脆弱,海外资产价格估值较低;潜在国际竞争者在金融市场低迷、融资成本较高的环境下,不敢轻易竞价争夺;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对于跨境投资的态度更为务实,对于给本国既带来资本又带来就业的投资机会,不敢轻易否决,以免挫伤市场信心。虽然收购案尚需加、美、英等国政府的审批,在政治上仍有潜在阻力,但此次交易获得审批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此次收购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中海油对于未来财务价值的影响,而非所谓战略或者政治上的风险。毕竟,中海油的收购价比尼克森过去20日的平均交易价高出60%。短期内,中海油董事会与管理班子需要得到政府控股股东与行政部门的审批,亦需与中小股东有效沟通解释。从中长期而言,中海油必须证明完成收购后它有能力整合运营尼克森的全球资产,获得最大经济价值。不少观察家,比如野村证券的分析师,对此持怀疑态度。

  无论是从动机上还是从风险与回报上,资本市场应把中海油之收购视为一项正常的商业交易。然而,国内外分析家还是大多把它解读为中海油实施国家既定能源战略,获得油气资源所有权与开采权的行动。如果追求的目标是满足中国日益扩大的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可以在国际市场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原油供应,而非直接拥有上游资源。

  可以预见,收购尼克森后,中海油所开采的石油也必须按市场价格供应全球市场,包括东道国市场,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商业上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单纯以供应中国为惟一目的。日本和德国没有国内石油资源,也并没有在海外直接投资与控制石油勘探与开采,但也基本上满足了经济起飞过程中的长期性能源需求。日本为了锁定长期供应合同,在澳洲等地投资参与了若干大型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但国际天然气价格近年来的大幅下跌,已大大减少了这些长期合同的经济价值与合理性。

  中国的现行能源战略过分重视了传统能源的生产与供应,而在能源消费的合理调节方面下功夫不足。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但收效甚微。中海油此项大手笔收购是预示着中国海外投资高潮的来临,还只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孤案?

  遗憾的是,大型国企在国际市场大举收购的前景总体而言并无显著改观。除了非洲,拉美与中亚等政治不稳定地区的“绿地投资”项目,国企在北美与欧洲发达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或资产业务还将继续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刺激东道主国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情绪。

  可以预见,依靠“国家队”进行全球投资与收购,在政治上、商业上都很难持续。实现走出去战略,我看好更市场化商业化的中国企业。联想收购IBM的PC资产,吉利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收购珀茨麦斯特,虽不能与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交易相提并论,但代表了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更加持久的成功模式。■

胡祖六
胡祖六

  作者为资深经济学家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