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日,中国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近年来,中国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新染色体,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伴随此项技术的应用,关于其安全性的争议也从未间断。如何看待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现状?转基因作物是否值得信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戴景瑞表示,中国接近90%的大豆来源于进口,年进口量近6000万吨,而进口大豆基本属于转基因大豆。中国土地有限,进口大豆是利用别国土地为中国生产,因此,进口转基因大豆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戴景瑞介绍,中国本是大豆原产地,但因国产大豆比较效益低,生产过程相对复杂,农民不愿意种植。而玉米生产过程简单、节省劳动,单位产量一般也高于大豆,比较效益更高,因此,农民宁种玉米,不种大豆,导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萎缩。而进口大豆价格便宜、含油量高,借此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戴景瑞表示,目前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进展良好,但并未获得产业化许可。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批准进口包括大豆、玉米在内的转基因粮食作物,但并不允许种植这些转基因粮食作物。这一政策被外界称作“准吃不准种”。他认为,这体现了官方审慎的态度。
戴景瑞称,美国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已经有17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超过全部大豆种植面积的90%。已经有50多个国家应用和种植转基因作物,连对转基因一向保守的欧盟,也已有5个国家准许进口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欧盟最初反对转基因,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欧盟并没有粮食安全问题,如今引进转基因作物,主要用于饲料加工。”戴景瑞说。
戴景瑞认为,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允许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作物,是没有危害的,与非转基因产品本质上没有区别。他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找不到转基因产品带来危害的案例,公众无需担心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财新见习记者 周天 采写)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