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南口前镇洪灾存河道占用等三大原因

2013年08月21日 17:50 来源于 财新网
在千年一遇的天灾面前,辽宁抚顺南口前灾区伤亡惨重。海阳水库调解能力有限、泄洪区域建筑占道、铁路桥河口被堵塞等,皆为灾难原因

  【财新网】(记者 郑道)抚顺洪灾举国关注,但重灾区南口前镇到底因何原因致灾,目前官方并未详述。财新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在“8∙16”洪灾中,南口前镇南口前村的洪水主要来自浑河支流桑树沟河,而不是外界传言的浑河。

  抚顺官方通报称,截至8月21日11时,抚顺全市死亡人数增至63人,失踪人数增至101人。种种迹象显示,南口前镇为此次抚顺洪灾的重灾区,该市的主要人员伤亡可能发生在该镇。

  财新记者在现场发现,这条名为桑树沟河的小河流,流经海阳、新力屯、什排地、南口前等四个村屯,在南口前村下游0.5公里处汇入浑河。近几十年来,村民们一直与这条河流平安相处。

  8月16日下午,千年一遇的暴雨狂袭南口前镇。抚顺官方通报显示,8月16日的强降雨在抚顺局地形成超极值大暴雨。抚顺地区平均降水量140.6毫米,暴雨中心区的南口前镇,降雨量为449毫米。

  在桑树沟河上的海阳村地界,有一座小水库——海阳水库,水库坝址在南口前镇海阳村上游约1000米处。据财新记者了解,当天的降水在短时间内超过了海阳水库最高24米的水位上线,洪水溢坝而出,并与下游山洪汇合,迅即向下游南口前村狂奔而去。

  桑树沟河沿线呈峡谷地貌,在海阳村一带,两边山脉的距离较为宽阔,而到南口前村地段,峡谷收窄。故此,海阳村一带损失较轻,据该村村民初步统计,包括失踪人口在内,海阳村的死亡人数应为15人左右;而南口前村因地处峡谷收窄地段,成为重灾区。

  南口前村是南口前镇行政中心驻地,人口较多。在原本由桑树沟河冲积出的河道边缘,有近1000米长的原河道泄洪区,近年被村民自建了两至三层不等的小楼。汇入浑河的桑树沟河河道由此进一步变窄。南口前部分村民认为,这是洪水短时间内暴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在桑树沟河汇入浑河的呈“丁”字结构地段,还有一条近两百米长的铁路桥。村民反映,在洪灾中,上游漂浮而下的各种树木、汽车等物,短时间内将桥洞几乎全部堵死,这让狂泻而下的洪水无法顺利汇入浑河。

  财新记者了解到,该铁路桥是沈吉铁路的一部分,铁路桥护坡为夯实的土坡。在洪水退后,铁路桥与水面相距约5米。居住在铁路桥约百米处的居民认为,铁路桥桥柱过于低矮,也是这次水漫南口前的重要原因。

  南口前的村民称,洪灾发生时,浑河本身的水位也很高,也有洪水溢出河道现象。如此,桑树沟河与浑河,对南口前村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责任编辑:宫靖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