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生育限制是最值得期待的改革

2013年11月08日 15:06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期盼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切实体认到中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与早期错误切割,明确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方向,也就是立即全面无条件放开生育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梁建章 特约作者 黄文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这次会议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面临瓶颈,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持续的股市低迷和前不久出现的银行资金危机,都是未来中国经济放缓、投资效益下降的预兆。

  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是中国人口的新形势。虽然中国的总人口还在缓慢增加,但这仅是惯性和寿命延长的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345万人。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衰减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看不到尽头。其间,中国的人口结构将迅速老化,老龄化程度将远超欧美而居于世界最严重之列。寿命延长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中国人口形势快速恶化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低生育率,而这背后是生育观念的变化和严厉的生育限制政策。

  伴随着严厉的生育限制政策,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已经从1980年代的22.1%下降至2012年的19.3%。短短三十多年就下降了2.8个百分点。虽然根据年龄结构,中国当前实际上处于生育高峰的阶段,但每年出生婴儿也不过1600万左右,不到世界的12%。未来一二十年,由于适龄女性会在会再下降一半,即使完全取消生育限制,中国出生婴儿也将急剧下滑。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和最近两年的抽样调查,中国过去3年的生育率仅为1.19、1.05和1.26,而最近一年还是所谓婴儿潮的龙年。中国城市的生育率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低水平,而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城市打工,生育观念也和城市年轻人接近。中国的生育水平已经位于世界最低之列,1.2的生育率意味着每代人减少45%,完全不能维持一个正常社会的持续发展,自然引起了人们对于未来中国的普遍担忧。

  长期低生育率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首先就是人口迅速老龄化,劳动力数量相对于需要抚养的老人数量迅速减少,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未来20年内将成为老龄化和养老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会不断恶化,这将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力。

  低生育率会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仰仗着全球第一的人力资源和庞大人口的市场规模,在几十年内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制造业大国并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按现在的趋势,两代人之后,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将少于美国,而这些未来比美国更少的年轻人将负担着远比美国更多的老年人口,中国人口将彻底失去人口优势,经济最终又会被美国反超。

  低生育率会削弱中国经济未来创新和创业的活力。随着人口老化,企业中老人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年轻人的上升空间缩小,其创新和创业活力会大幅下降。过去20年日本企业创新活力和创业活动下降,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均收入相对其他发达国家不升反降。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老化和衰减被认为是日本经济萎靡的根本原因,这是非常值得警醒的教训。

  中国现在如此低的生育率不可持续,不仅造成诸多现实问题,更为未来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风险。中国必须及时改革生育政策,才有可能走出低生育率陷阱,避免或至少减缓未来的灾难性后果。现在正是改革的好时机,因为完全放开生育限制短期能够促进内需、增加企业信心,长期可提升中国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缓解将来的老龄化问题和人口萎缩带来的经济困境。

  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均资源较少所以应该继续减少人口,这完全是一个误区。用世界人均来衡量一国资源的多寡具有极大的误导性。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少数资源丰富国会拉高世界平均值,使其失去代表性意义,导致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资源都要远少于世界平均。实际上,在几乎每项自然资源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占有量都处于世界中间甚至靠前的位置。除耕地外,人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总人口都不到世界50%,而且人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并不比低于中国的国家更发达。更何况,以世界平均占有量为标准来认定自己人口太多并限制生育完全是在削己足适他履。

  中国现在成为资源进口大国说明,中国人口的规模和集聚效应所增加的经济效率平衡甚至超越了进口资源的价值,这反映了中国的进步。靠减少人口来降低所谓的资源压力是本末倒置,既削弱自己的军事潜力、政治影响力,又降低自己的经济优势,让一个有望靠人的才智来创造高附加值的经济体向一个出卖初级资源的低端经济体的方向退化。这本质上是以减少本民族后代的代价把资源留给他国享用,并使自己的后代处于未来资源博弈上的劣势。

  有人担心,一旦完全取消限制,生育率会反弹。确实,由于存在补偿性生育,完全放开后生育率会有一定的反弹。但即使按最宽松的估计,反弹幅度非常有限,最多只会在几年的时间内略高于替代水平,之后又会迅速回落到替代水平以下。而这有限的反弹恰恰有助于缓解中国的老龄化和人口衰减的危机。

  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出生人数的反弹,而是在继完全放开的短暂反弹之后,生育率无法回升到可持续的水平,导致出生人口随着适龄女性数量的快速萎缩而继续雪崩式地下滑。各种生育意愿调查、低生育陷阱下的生育行为分析、世界各地鼓励生育效果、和中国各地双独放开的实践都表明,要想逆转持续了如此之久的低生育率难上加难。

  中华民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但是,短短几十年内这个根基就被可能被摧毁。尽管人口多并不必然就强大,但人口急剧萎缩则一定预示着衰亡。减少人口的理由虽然初听起来似有道理,但深入分析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有关这点我们在本栏目之前已经就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城市建设都做过充分的论述。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推行以城市“一胎化”为代表的严厉生育限制政策。这份文件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并明确指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如今已过了33年,人口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郑重承诺理应得到履行。

  在所有改革中,生育政策的改革最自然。无论是在人类历史上还是世界范围内,生育权几乎无一例外都属于家庭。改革只需把生育权还给家庭。而几十万计生人员也可以做些正面的事情,比如辅助失独和孤寡老人,减轻年轻家庭的养育负担。

  在所有改革中,生育政策的改革最滞后。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至今已超过20年。除中国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之后仍然限制生育。

  在所有改革中,生育政策的改革最重要。虽然人口问题是慢性问题,但影响深远。一个文明或民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制度如何先进,如果其在繁衍上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

  生育政策的效果有几十年的滞后性。在可预见的将来,严厉生育限制政策的各种弊病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失独家庭将继续增多、老龄化程度将不断攀升,经济增长会逐步放缓甚至进入低迷。随着社会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更多的人将会认识到1980年代开始实施的严厉化生育限制政策完全是一个错误。

  这一政策的背景是当年中国社会对人口问题认识不足,判断失误。这种历史性的错误不应该由继任者承担。因此,我们期盼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切实体认到中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与早期错误切割,明确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方向,也就是立即全面无条件放开生育,并在生育率再次下滑到更替水平之际,像几乎所有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一样,实施鼓励生育的措施,让中国回到正常的生育状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