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曼德拉时刻:伟人与历史

2013年12月12日 10:42 来源于 财新网
他洞悉历史潮流与民心,并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这一点正是伟人共同的关键品格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刘胜军)曼德拉辞世,全球哀悼。世界进入了曼德拉时刻。

  曼德拉被誉为当今世界距离圣人最近的人,其政治家胸襟与远见令人赞叹。曼德拉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他洞悉历史潮流与民心,并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而这一点正是伟人共同的关键品格。

  南非法院曾判处曼德拉“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前后共服刑27年半,其中有18年在罗本岛度过。如此的苦难,本应积攒起惊人的仇恨。令世人惊讶的是,1994年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的典礼上,有三位特殊客人:曼德拉坐牢期间的狱警、镇压黑人最为残酷的前南非白人总统、1963年审判时力主将曼德拉判死刑的检察官。曼德拉当着他们的面,向全世界做出了承诺:“让所有人得享正义。让所有人得享和平。让所有人得享工作、面包、水和盐分。”

  一个人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将个人恩怨放下,这是让再顽固的人都难以抵御的力量。27年的监狱生涯让曼德拉真正理解自由和宽恕的含义,“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栏囚禁着。如果我夺走了别人的自由,我也不享有真正的自由。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都被剥夺了人格尊严。”

  伟人能够“放下”同样体现在对权力的淡然。在多少人迷恋权力而最终身败名裂的世界,曼德拉只担任一届总统就于1999年激流勇退,其境界堪与美国华盛顿总统相比。以曼德拉的名望和威信,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谋求多次连任,象普京和查韦斯那样为延长任期而“修宪”,甚至“死而后已”,但那样只会让民主的灯火渐趋黯淡。

  能在历史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的伟人政治家,还有很多。其中,台湾、缅甸、越南是正面的案例,而埃及、叙利亚、突尼斯等国则是失败的案例。

  在世人印象中,缅甸是一个长期军事统治的国家。但在昂山素季的长期斗争努力下,缅甸出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完成转型关键一跃的则是2007年接替因病前往新加坡接受治疗的梭温出任代总理的吴登盛,他成为丹瑞军人政权最后一任总理。2008年缅甸全民公决通过《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2010年依据新宪法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2012年吴登盛总统改组内阁,撤换大量保守派,起用改革派人士,加强和反对党的沟通。2012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缅甸改革“绝对不会走回头路”,“我们正处于迈向民主的正确道路上。正因为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所以只能向前迈进。而且,我们也没有任何想要走回头路的意思,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正在这个地球上出现”。尽管缅甸的民主化进程尚待观察,但吴登盛顺应时代改变缅甸这个“时代落后生”的勇气可谓“当惊世界殊”。

  台湾的蒋经国更是以“挥刀自宫”的勇气而跻身伟人政治家的殿堂。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蒋经国继任。彼时,台湾社会追求政治民主化呼声逐渐高涨,相继发生中坜事件(1977年)、美丽岛事件(1979年),尤其是1984年中华民国情报组织派遣帮派人士到美国本土刺杀《蒋经国传》作者刘宜良(笔名“江南”),引起美国官方极大不满。蒋经国决心开始自由化改革。1986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突破党禁宣布组党,蒋经国未强力镇压,而是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10月7日蒋经国宣布 “解除戒严、开放组党”。由此,台湾开始了民主化进程,至今虽存在两党之间的对立问题,但实现了相对平稳的顺利转型。设想一下,如果蒋经国没有果断推动改革,他的继任者很可能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权威而难以突破国民党内部阻力,政治改革将一再延宕。正是由于蒋经国的自我革命的胸怀,使台湾避免了社会转型中的大震荡甚至暴力冲突。因此,不管他历史上有多少污点,台湾人民如今都普遍对他尊敬有加。

  越南政治改革,则是一批政治家的“接力赛”。1981年力主进行改革的阮文灵被逐出中央政治局,1982年和1986年两次担任胡志明市委书记,在阮文灵的邀请下,时任越共总书记、持保守立场的元老长征到胡志明市考察。长征在考察之后对阮文灵的做法表示赞同,随后阮文灵被重新启用。1986年在越共六大上当选越共总书记,这被认为是越南改革开放的开始。越南改革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政治改革在过去20多年不断推进,积少成多,取得惊人成果:总书记实行差额选举,选民直接差额选举国会代表且可以公开支持独立候选人,国会摆脱“橡皮图章”地位直接问责政府高官(例如否决了总理积极支持的河内-胡志明高铁项目),国会讨论由电视台进行直播。2013年国会对政府进行信任投票(如不信任票过半则官员遭解职或辞职),获得最多信任的是国会女副主席阮氏金银,“最不值得信任”的是央行行长,总理阮晋勇获差评。

  与这些洞悉历史潮流的伟人政治家相比,也有不少“执政者”沦为历史的笑柄、身败名裂。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从“中东王者”迅速沦为“阶下囚”,最具代表性。“穆巴拉克们”之所以失败,首先是因为没有理解民众诉求并做出呼应,而这又与他们长期实行高压管制所带来的“信息假象”有关。在专制制度下,他们长期沉迷于虚假的高民意支持率,坚信自己的领袖魅力可以长期征服自己的人民,而一再拖延甚至拒绝改革,最终将社会推向“突然死亡”。更有趣的是,穆巴拉克倒台后,在新体制下选举上台的总统穆尔西,不断挑衅宪政规则、扩充总统权力边界,最终引致军事政变沦为新的“阶下囚”。这样的悲剧,还是因为政治家的“错误抉择”。

  从长期来看,是人民决定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政治家的抉择也会对国家产生深刻影响:或顺应民意实现国家的平稳转型,或一意孤行延误时机置国家于危险。能否像曼德拉一样成为伟人政治家,关键不在于个人的领袖魅力,而是在于能否洞悉历史规律,放下小我的私念与恩怨,为全民福祉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中共18届3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要成为现代国家,中国政治家同样需要在国企改革、宪政、政府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等关键问题上做出正确抉择。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