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392起中小学生自杀案:学业压力或为首因

2018年04月26日 17:10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众多死亡及未遂案例后,压垮学生们心理防线的最后“稻草”只是表因,自杀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往往并未被深入分析
学业压力、家庭纠纷、师生矛盾、情感纠纷、校园欺凌都能成为中小学生自杀的诱因。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见习记者 丁捷)“很早就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只是再死一次,爸妈,对不起,我不孝”,三个月前,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公馆中学初一学生旭东(化名)写完给父母的遗书后,从教学楼跃下身亡。遗物和生前的言语、经历透露的信息显示,这位学业优秀、综合排名成绩年级第一的孩子曾遭受校园欺凌。但在4月23日,校方否认自杀与欺凌有关,并拒绝赔偿。

  这起悲剧引发关注。这却只是在众多中小学生自杀案件的冰山一角。一份民间研究试图揭开引发学生轻生的深层原因。

  4月25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教育蓝皮书: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上披露的《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现状调查研究》(下称“报告”)初步分析了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规律,并提出应重视相关信息的研究,关注防范措施的加强。

  报告主要基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公开发表的文献及统计数据,覆盖29个省份及台湾、香港2个地区,涉及了392件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案例,中小学生学段细节较明确的为267例。其中,190例为自杀死亡,77例为自杀未遂。

您好!此文需付费阅读,单篇文章价格5元(即需5个点数),请 登录 后购买点数;未注册用户请 注册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