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改政府角色

   过去几个月的流动性缓解只是增加了恶性循环的可能。中国不平等现象的加剧是政策选择的结果,中国的经济问题源于政府对市场的干涉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谢国忠)中国的商业环境持续恶化。水泥、煤炭和钢铁价格仍然在下跌,产能过剩在很多行业都非常严重。

  地方政府为了维持GDP水平而向亏损企业施压,令其维持生产。商品价格已跌至总成本价格以下,很快就会低于可变成本。如果地方政府想要保持现在的生产水平,它们就必须安排银行贷款来支持亏损企业的生产。

  中央政府已经放松了流动性控制,银行借贷环境也已经变宽松,公司债券的审批速度大幅加快。尽管商品价格下跌,目前的生产水平可能会维持到四季度。当然,金融系统由于支持亏损企业的生产,未来将要承担更多的不良资产。

  库存水平依然很高。煤炭、钢铁和汽车行业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要消化这些库存,必须大幅降价,并且减少生产。如果经济体系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依然维持生产,就会延长恶性循环的时间。不幸的是,过去几个月的流动性缓解只是增加了恶性循环的可能。

泡沫越拖越可怕

  近来的一些新闻又似乎预示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五六月份的房地产销售量的确有所回升。任何市场调整都不是直线的,从6000点到2000点,A股市场泡沫的破裂过程也曾经历过几次显著的上涨。这种上涨不过是困兽犹斗,其原因是市场里总会存在着一些抄底投资者。当抄底投资者被彻底吞噬之后,这种调整也就彻底结束了。

  房地产市场调整跟A股市场的调整很类似,只不过时间要更长一些罢了。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就像5000点时的A股市场。这个向下调整的时间至少要两年。中国的土地市场将面临巨幅调整,大多数城市土地价格可能会下跌80%,其金融后果也将会非常严重。大多数银行贷款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土地作担保的,如果土地价格下跌如此严重,银行系统将难以承担由此出现的不良贷款水平。地方政府在土地销售的黄金时期就扩大了其支出胃口,它们要经历一段艰苦的调整期才能适应新形势。它们拼命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这将会在未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政府可能要面临或者货币贬值、或者土地价格崩溃的两难选择。我相信中国政府不会让货币贬值。然而,某些时候这种选择对于决策者来说将极具诱惑力。货币贬值的实质就是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成本转移给民众,从而挽救拥有既得利益的权贵阶层。美国在2008年就是如此行事,应当意识到在中国也存在这种风险。

  除了泡沫破裂,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前景也可能把中国房地产市场拖入日本那样的永久性熊市。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种下了房地产需求大幅下降的种子。这股力量是在房地产巨幅扩建之后出现的。空置房屋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房地产泡沫破裂过程的延长,将会破坏中国金融体系的资本,阻碍其创造信贷的能力。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恶化银行系统的平均资产质量。中国可能需要再实施一套计划来调整银行系统的资本结构,否则经济增长将会非常缓慢。

  中国政府实施了很多政策来刺激经济。在货币方面,已经降低了利率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在财政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减税,筹备了很久的营业税转为增值税的计划,亦被视为某种形式的减税;在资本市场方面,政府削减了交易成本;政府取消了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费。但这些措施对经济的影响有限,政府旨在以此制造巨大的心理效果。

  然而,中国社会未来20年内对经济会存在很深的悲观情绪。已经公布的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心理效果。频繁的零敲碎打的政策变更,意味着政府不愿解决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即政府部门过于庞大且效率低下。政府回避真问题,加剧了民众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担忧。

  减税措施很多,但总量很小。我曾经提议立即减税1万亿元。想要稳定经济,至少要减这么多税。希望通过小额减税来获得巨大的心理效果,是不切实际的。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