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改政府角色

   过去几个月的流动性缓解只是增加了恶性循环的可能。中国不平等现象的加剧是政策选择的结果,中国的经济问题源于政府对市场的干涉

不平等之患

  解决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时髦话题。很多人猜测政府将会出台缓解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政策。不幸的是,迄今为止相关讨论都是误导性的,只会引发社会矛盾。

  中国迅速增加的收入不平等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完全不能跟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相提并论。中国迅速增加的不平等是由于资产泡沫和灰色收入造成的,这两者都来源于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它强化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促成了资产泡沫的产生。

  在生产率提升所导致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民众可以从实际工资上涨中受益。然而,在过去十年间,中国选择了另一种发展方式,将货币供应增加了4.5倍,引发了广泛的资产通胀和全面通胀。这就把生产者创造的果实转给了那些能够最先获得货币供应的人,后者理性地将钱投入了资产市场,因为他们知道快速的货币增长将会导致资产通胀。因此,特权阶层的投机性收入是导致不平等的首要因素。

  国有部门货币资源的集中,导致了灰色收入的大幅增加,这是收入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把货币增长转为通胀,通胀成本已经被扩散给了普通民众,他们从劳动中挣到的财产已经由于物价上涨而越来越不值钱。

  投机性收入和灰色收入意味着向民众征收通胀税。这是由货币快速增长所维持的。因此,中国不平等现象的加剧是政策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中国社会有关不平等现象的讨论往往把贫富阶层矛盾作为关注点,这是完全错误的。这类讨论应当关注资产泡沫、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政府在经济中过于庞大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灰色收入激增。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认为中国民众有仇富情结,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民众仇富并不是针对是一个人是不是富人,而是针对一个人是如何成为富人的。民众怀疑中国的大多数富人都是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致富的。不幸的是,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在产能全面过剩的情况下,极少有企业家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致富。

  很多企业家放弃了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致富。相反,他们依靠培养同政府或国企的特殊关系来获得特殊优势,或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得银行信贷用来投机。来自政府的特殊支持以及用他人的钱进行投机,是中国人致富的重要来源。正是这个原因,引发了中国民众的仇富心态。

  其他国家解决不平等现象的措施,例如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等等,在中国并不适用。增加税收实际上是在加剧不平等。富人通常都是权贵阶层。他们有很多手段可以避税,合法的手段就是把个人收入隐瞒为企业收入,其税率仅为25%,而律师和企业经理人这样的专业人士要缴纳45%的所得税。这无助于公平。当然,拥有灰色收入的人更是根本不用交税。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无法用任何当前讨论的政策加以解决。

  社会不满的根源不是表面上的不均等,而是实质上的缺少公平。要解决这种矛盾,政府需要实施包括减税和减小政府规模和权力等举措在内的市场化改革。任何有关不平等现象的讨论,如果讳言改革,都是言不及义,在设计初衷上就是错的。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