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坐而论道】(财新专栏作家 斯蒂芬·罗奇)在世界各地,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中国的股市在去年一年下跌了20%,并下探至2009年曾出现的低点。最近,实体经济的数据,从采购经理人指数和工业产出,到零售和出口,都持续呈现疲软状态,这加剧了人们对中国的忧虑。许多人现在担心,长久以来作为世界经济主要引擎的中国正在耗尽它的燃料。
这些担忧被夸大了。的确,中国的经济已经放缓,但这次放缓已经得到控制,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保持现状。中国经济仍然很有可能“软着陆”。
经过2008—2009年的经济大衰退,中国硬着陆的特征已经是众所周知。当时,中国GDP增速的年率迅速从2007年第二季度14.8%的峰值下降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6.6%。全球贸易在2009年创纪录地暴跌10.5%,由于受到这样巨大的外部需求的冲击,中国以出口为引擎的增长方式很快从繁荣走向萧条。中国经济的其他领域也跟着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上,仅广东一个省,当时就减少了逾2000万个工作岗位。
这一次下滑的趋势比较温和。中国GDP增速的年率从2010年第一季度11.9%的峰值,下降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7.6%,下降的幅度只有大衰退期间的一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世界贸易的年增速为4%,除非欧洲货币联盟出现无序的解体——而这似乎不大可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一预测看来还是合理的。相比于1994年到2011年6.4%的增长趋势,这一预测值可能欠佳,但还是远好于2008—2009年间的崩溃性记录。而且,相比于3年半前,中国经济更少受出口导向疲软的威胁。这样看来,硬着陆不大可能出现。
诚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其他阻力,尤其是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但是,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房建设应该可以抵消商品房建设的下滑。最近中国一些主要的大城市,例如天津、重庆和长沙,以及一些省份,如贵州和广东,均表示要建设保障房,这些投资更加抑制了经济下滑的趋势。另外,与三四年前主要依靠银行融资的投资不同(当时地方政府的债务迅速膨胀),在这一轮项目投资中,中央政府可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些媒体报道了中国的空城、多余的桥梁以及闲置的新机场,这些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分析师的担忧,他们认为中国不平衡的增长方式不可能使经济像2009年下半年那样反弹。由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接近50%的临界线,他们担心另一轮投资导向型的财政刺激只会让中国更快走向不可避免的崩盘。
但这些言过其实的悲观主义者忽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历程。在2011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第一次超过了50%,达到51.3%,而1980年,这个比例还不到20%。此外,据经合组织(OECD)预测,中国迅速扩张的城市人口到2030年将会再增加3亿多人,这个增量几乎和美国目前的人口一样多。由于城乡移民每年可达到1500到2000万人,今天所谓的“鬼城”将很快成为未来繁荣的大都市。
上海浦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向世人展示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空城”建设项目是如何迅速变成今天繁华的都市中心。浦东目前的人口大约是550万。麦肯锡的一项研究估计,到2025年,中国将会有超过220个城市拥有100万以上的人口,2010年这一数值为125个。同时到2025年,将有23个大城市的人口超过500万。
中国不能等到新迁移的公民到来再去建造新的城市。相反,投资和建设必须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城市居民涌入。对“鬼城”的批评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中国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已经出色地运行了30年的生产者模型(producer model)不能将中国带向繁荣。中国的领导人早就知道了这一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曾提出著名的“四不”批评,警告出现一个“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最终不可持续”的经济。
两个外部冲击——首先来自美国,现在又来自欧洲——已经把“四不”变成了现实。中国以前过度依赖这些饱受危机冲击的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现在已经采取了重消费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这份计划显示了一个强大的再平衡战略,它也将促进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继续发展。
大规模城市化所带来的投资和建设需求,是这个战略的关键支柱。城市人均收入是农村地区的三倍多。只要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就业增加,劳动力收入和消费者购买力就会增加,而这也是中国走向服务业主导的增长模式的战略。与怀疑中国的人所想的不同,城市化不是伪增长,而是“下一个中国”的一个基本要素。
这个战略同时为中国提供了周期性和结构性的选择。当面对需求缺口,不管是外部冲击,还是例如房地产市场调控这种内部调整,中国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其城市化引导的投资需求。由于拥有巨大的储蓄和不到GDP2%的预算赤字,中国有足够的钱来进行这样的调整。而且现在还有充裕的空间来放宽货币政策;与西方的中央银行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有充足的储备。
增长放缓对所有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来说都不足为奇。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局面更好。一个强有力的再平衡战略为中国经济提供了结构性和周期性的支持,使它可以避免硬着陆。■
- 以反周期刺激防止硬着陆很有必要
- 2012年09月10日
-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 2012年08月31日
- 更积极政策是防硬着陆关键
- 2012年08月02日
- 避免经济“硬着陆”
- 2012年08月02日
- 印度“硬着陆”风险加大
- 2012年07月30日
- 【视频】印度经济会硬着陆吗
- 2012年07月23日
- 印度经济会硬着陆吗
- 2012年07月23日
- 国际调查显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 2012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