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杨娜)央行周四公开市场继续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以支撑银行间货币市场信心,机构融出资金意愿加强。
8月1日,央行进行了340亿元人民币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50%,高于前一期(2月7日)3.45%水平,但低于今日同期限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受央行逆回购利好消息影响,截至午盘前,主要期限回购加权利率均有下行,其中七天期品种以逾40个基点跌幅居前。
某银行间交易员表示,在央行明确继续进行逆回购稳定流动性后,机构出资意愿增加,资金利率也出现掉头下行。央行使用逆回购工具,等于已明确释放及平抑货币市场利率上行信号,缓解市场偏悲观的流动性预期。
“今后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或趋于常态化,央行的目的是,‘逐步引导、回归常态’。” 某证券公司分析人士对财新记者称。
上述分析师同时表示,目前市场预期,央行短期内降存准仍面临限制。“同时央行又担心资金面再度紧张,而逆回购是折中的做法,引起资金面波动情况较弱,持续滚动逆回购操作,使资金紧张问题后延,后续待资金回笼压力加大时,再通过降准来对冲影响。”
6月底“钱荒”行情过后,央行加大了维稳力度,线上的资金交易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真,未能完全反映市场状况,造成了不透明的线下交易的增加。有业内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在本周启用逆回购之前,央行已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对货币市场利率进行调控。
某证券公司交易员告诉财新记者:“目前银行间货币市场的质押式回购利率成交已趋于真实,原来受‘价格压制’转向线下的资金业务逐步减少,资金市场秩序也恢复正常。”
央行本周二曾进行了1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40%,高于以往水平。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意味着,央行对资金面的定位与以往有所不同,由于逆回购操作利率较高,所以对市场利好有限。
上述证券公司分析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央行目前避免再现资金利率大幅走高的情况,特别是6月底的“钱荒潮”现象,预计未来央行会将回购利率维持在4%-4.5%的区间内震荡。
截至8月1日上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中,隔夜为3.56%;7天为4.59%;14天为5.35%;21天为5.17%。Shibor方面,隔夜利率降15个基点,至3.55%;1周降42.60个基点,至4.55%;2周降9.30个基点,至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