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实习记者 唐均龙 仲学峰)中央95部门2012年公车总支出约36亿元,仍然是“三公”中最大项的开支,占比接近六成,较2011年几乎没有下降。由于部门职能及管理水平差异,公车开支在部门间也呈现两极化,高者占到九成以上,低者不足5%。
据财新网统计,2012年95部门“三公”支出决算总计60.79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总计36.13亿元,占比59.44%,虽较2011年的59.68%略微下降,但绝对规模几乎没有缩减。
2011年96部门的公车总支出为36.42亿元,2010年93部门的公车支出为39.83亿元,占比61.27%。可以看出“六成左右”是公车开支在“三公”中占比的常态。从2010年到2011年公车支出有明显的缩减,且由于公车支出是“三公”中的最大项,故而带动2011年“三公”支出整体也有明显下降。2012年决算中公车支出没有实质性下降,与此同时,剔除统计口径变化因素,各部门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两项费用都有或多或少的缩减,表明公车开支继续压缩或存在刚性阻力。若公车这项最大头的开支难以压缩,“三公”总体想要“只减不增”甚至“压缩5%”都颇为困难。
“占比六成”是前述95部门公车开支比例的总体水平,实际上由于部门职能、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水平的差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在部门间呈现巨大的差异。
2012年“三公”决算中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继续成为公车开支占比最高的部门,部门“三公”费用中的96%用于“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的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支出”。3349万元的公车开支中的3215万元用来购买了110辆新车,其中107辆为部级干部专车,平均每辆车的购置费在30万元左右。
此外,海关总署、国家信访局、银监会、水利部等部门的公车开支占比也较高,均在80%以上。
相对的,公车开支占比最低的部门是中国对外友协,2012年决算中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占比不足2%,全年公车开支34.3万元。商务部、科技部的公车开支也相对较低,均在200万元量级。
![]() |
2013年,中央部门的公车开支预算近38亿元,虽然较2012年预算的39亿元有下降,但比2012年实际支出额又有增长。对于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只减不增”的背景下出现下年预算比上年决算高的情况,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表示,因为公众对“三公”经费的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实际支出高于预算数,部门就会“有压力”。不排除有部门将预算安排得较宽松,造成决算比预算节省的结果。
王雍君还表示,判断预算是否合理的依据是支出定额标准,比如说一个部门某年要购置几辆车,购置车辆的价格,都属于定额标准,如果标准不合理或不清晰,就很难判断预算偏高或偏低。如果有部门原本的标准偏低,那么其部门的预算高一些也会有其合理性。归根结底,客观、透明的标准是衡量“三公”经费以及政府一般性开支合理性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