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刘明康:流动性短缺并非暂时性现象

2013年08月03日 09:51 来源于 财新网
应该认识到,全球流动性的不稳定、新兴市场的流动性趋紧,会是一个长期现象

  【财新网】(记者 杨璐)7月27日,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财新问道”活动中指出,6月出现的“钱荒”可能并非偶然现象,需要从全球宏观视野来观察这个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流动性的不稳定,并可能波及新兴市场流动性趋紧,也许会构成中长期趋势,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需要未雨绸缪,做好流动性管理。

  “财新问道”由财新传媒和长江商学院共同主办。刘明康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风险”。

  刘明康表示,美国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不错,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几次提出要准备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6月19日他再次表达了此意后,全球流动性随即出现了问题。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危机也在6月20日加剧,这并非偶然巧合。

  刘明康分析,在欧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资者不甘于持有几乎是零收益的欧美国债,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日元套利中,博取收益。因为日元借贷成本极低,10年期债券利率只有0.5%,几乎相当于零利率,国际投资者通过借入便宜的日元,投向日经指数及新兴市场,收益率可以高过20%。其中包括此类套利资金通过QFII和RQFII等渠道,投向中国,套利规模已达上万亿元人民币。

  但伯南克今年上半年的几次表态,使得国际投资者确认了美国经济复苏和退出QE的大趋势,致使美元回流速度加快,这对股市和债市的冲击很大,也影响到了中国市场。刘明康认为,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美联储将逐步退出QE,经济增长加上慢慢到来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会慢慢减少对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等的购买,直到完全停止。然后,美联储甚至会反向操作,出售手头持有的3万亿美元债券,回笼美国银行业持有的1.9万亿美元过剩的流动性,接着,全面提高利率。这个过程,将加剧世界性的美元回流趋势,也势必对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造成持续影响,包括影响到股市和债市。

  “现阶段流动性回来些了,但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流动性恢复了,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流动性的管理能力,解决产生流动性问题的根源。”刘明康说。

  刘明康建议,非金融企业今年要格外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金融企业要加强对流动性的管理,把流动性管理和现金流量管理提到董事会的议程上。同时,企业对交易对手的尽职调查工作也需要特别用心,以免遭“灭顶之灾”。  

责任编辑:凌华薇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暂无排行数据!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