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杨璐)“金融改革的次序应当是利率市场化先行,其次汇率市场化,最后一步,才是资本账户项下的自由开放。”近日,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在出席“财新问道”时说。
“财新问道”由财新传媒和长江商学院共同主办。7月27日,刘明康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风险”。
被问及对近期央行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看法,刘明康指出,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只走了一步,重要的改革是把存款利率放开。 “如果存款利率不放开,利率市场化的功课就没做完。当然,利率市场化,也要讲究逐步推进。”刘明康说。
刘明康指出,对于所有金融机构而言,一旦利率完全市场化,冲击最大的就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国内金融机构目前在资产负债上的技能和经验来看,尚有欠缺,人才也相对匮乏。
“利率市场化应先于汇率市场化,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刘明康认为,汇率市场化意味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币,而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冲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固化的息差带来的资金大额流入或流出,必然导致市场大起大落。货币保值和对冲的关键,就在于两种货币间的利差。没有利率市场化就没有市场机制下的真实利差。利率市场化最基本的功能是发现资金的价格,体现资金借贷成本和风险成本。“利率市场化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刘明康说。
“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否急着推出资本项下的自由流动,我持保留意见。”刘明康提醒,推出相应改革步骤的每一步,都要提示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如何改进,最关键的是,要在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上,推出配套改革,“使利率市场化能真正发挥作用。”刘明康说。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问题,最新的进展是审计署按照国务院布署,自8月开始新一轮审计工作,摸底五级政府的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