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林金冰)中国新一轮政府性债务审计本月起全面铺开,由于中央政府债务数据每年公开,较为明晰,因此各界的关注点落在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财新记者发现,决策咨询机构、金融机构及其他研究人士此前各自做过测算,2012-2013年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料在13万亿-16万亿元间。
上一次审计署于2011年3月至5月进行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此后,各个机构估算的地方债范围一般默认为省、市、县三级政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近出版《中国中长期负债能力与系统性风险研究》一书,在提及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时,估算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4.8万亿元。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龙此前在财新《中国改革》上撰文时则估算,2011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11.35万亿元,约占当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
陈龙认为,除非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否则部分地方债务违约是可以预期的,而且这实际上已经以展期的形式大面积发生了。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今年4月的估算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12.8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5.1%,超过2011年底的23.4%的水平。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张英杰5月底表示,若以2010年审计署口径为基础,从城投债余额、代发国债、融资平台贷款及其他项目口径估计,2012-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为13万亿-15万亿元。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人员的估算结果为,截至2013年一季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约9.59万亿元,债券融资约2.37万亿元,基础产业信托约2.11万亿元,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约6500亿元,合计约14.7万亿元。
华泰证券今年3月发表的报告预计,到2013年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将达16.3万亿元,占GDP的29%。这一估算涵盖多项数据,包括平台贷款、城投债、中央代发地方债、信托中的政信合作、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券商资管和私募合作的BT代建债务融资、上级财政借款和其他借款等。
此轮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覆盖通过新的举债主体和新的举债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计9月底结束,10月进入汇总、报告撰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