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见习记者 吴红毓然)8月2日晚,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今年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虽然增长幅度并不太高,但面临着偿债集中到期的问题,银监会将采取金融措施去化解该风险。
尚福林是在接受《焦点访谈》专访中做出上述表态的。他指出,由于期限比较长、不良贷款比例还比较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总体可控;但在今后还款的时候,有的贷款确实可能会产生一些困难。因此,银监会已经意识到了风险,将对其加强管理。
尚福林还指出,影子银行的风险是银监会重点防控对象。他说,大家谈论的“影子银行”主要是指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其中确实有一部分违反监管规定的产品,可以看做是“影子银行”产品,会带来一些风险。
尚福林介绍说,银监会近期对信托产品进行了彻底的盘查,找出哪些信托产品是风险比较高的,要求定期整改;对于理财产品,则主要是4月份的“8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其进行规范。他总结称,对信托和理财风险的管控,一是控制投向,二是控制总量,三是要求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一一对应,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
同时,尚福林指出,监管部门将规范小贷公司、租赁、典当、网络融资等融资行为,严禁银行提供筹融资便利。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尚福林分析称,多数融资平台贷款项目能够产生现金流量,可覆盖贷款本息,同时,地方政府可通过变现资产增强偿债能力,因此风险总体可控。银监会则会控制总量,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
具体而言,控制总量指要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增长的速度;分类管理是看现金流覆盖率的情况,同地方政府共同做工作,提高现金流的覆盖;区别对待,是看到底投的是什么,如果是一些生产性的,今后效益比较好,还款能力强的会积极给予支持,对一些纯粹是财政性支出要做的事情,地方政府把它剥离出去,用财政资金去解决;逐步化解,则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把这些风险释放掉。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 截至6月末,地方平台贷款余额9.7万亿元;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08万亿元;信托资产余额9.45万亿元,增速放缓。
尚福林表示,下半年银行业在严控风险的同时,将落实“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目标。
“存量贷款之所以不活,是因为有些是贷得期限长的,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对这类贷款,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银监会正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盘活这部分贷款;腾出贷款来支持那些需要支持的,比如说服务类、消费类、城市基础建设等这类的贷款”,尚福林指出。
同时,采取一些金融创新,比如搞一些资产证券化,把银行现有优质资产做成证券,拿到市场去卖,“一方面增加市场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提高市场的活跃程度,另一方面也使银行能够腾出一部分资金来增加贷款,这样就可以盘活存量,增加新的贷款”。
尚福林指出,银行业要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投向要实现五个倾斜,即向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倾斜、向产业结构调整倾斜、向小微企业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消费升级倾斜。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尚福林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在信息不对称,因此要建立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贷款贵,则是贵在一些收费上。对此,银监会将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希望由地方政府出面设立一些担保公司,这样可以提高担保公司的信誉度,也可以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费用。
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国内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对此,尚福林认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不断增大的风险防控压力,对银行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指出,由于我们国家还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点很多,比如服务业还会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态势。
尚福林说,从银行的存贷款增速、资本金充足率、不良资产比例来看,这几项指标都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好一些,所以整体上看银行体系是稳健的。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15亿元,增幅13.8%;资本充足率13.03%,高于去年同期0.12个百分点;但不良有所反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95亿元,比年初增加46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