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悲剧与罪行

2013年08月03日 10:10 来源于 《财新周刊》
我们再一次看到,司法独立,司法与政治隔离,感情与法理,远不是抽象超越的简单话题
2013年7月20日,美国民众示威,抗议枪杀佛州黑人青年马丁的齐默尔曼无罪释放。Jeff Blake/CFP

  当我们还没有拥有一个独立公正的司法体系,我们总是会理想化地认为,一旦它建立起来,会如钢铁侠粉碎芝加哥大楼一样,所向披靡,一切伸张正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实际上,这样一个司法体系只是伸张正义的前提。没有它,伸张正义连前提都没有;有了它,面前仍是无数需要细究的难题。

  最近,美国至少有一百个城市都在抗议黑人少年马丁被杀一案的裁决,此裁决宣布枪杀马丁的被告齐默尔曼无罪。此案让人不断重提发生在21年前的辛普森案。1994年的辛普森案审判长达19个月,审理过程如马丁案一样全程公开,受到全国高度关注。两个案子都卷入种族纠结,也都没有得出令公众一致满意的裁决。

  有人论两案的种族纠结,说一个是黑人球星辛普森被控杀了白人(辛普森的前妻妮可和她的朋友高德曼);一个是白人齐默尔曼被控杀了17岁的黑人马丁。其实齐默尔曼是混血西裔。“西裔”(Hispanic)在美国的概念不是专指西班牙裔,而是泛指拉丁移民,主要是墨西哥和南美移民。他们绝对算是底层少数族裔,在民间和华裔一样,并不被看做“白人”。但是,事情又不那么简单。

  我想先聊聊美国颇为复杂的有色人种概念。美国的混血历史非常长,大家都是根据家庭背景、脸型肤色等,基本判断自己属于哪个族裔,到人口普查时,给自己报一个族裔归属。其中似乎更重要的还是外貌。例如一个大部分为白人血统的黑白混血儿,如果看上去有明显的黑人特征,他自己和周围的人可能还是会认定他是混血黑人,而不是白人。这样,美国除了泛泛的“白人”多数族裔,还有黑人、亚(太)裔、西裔(或者叫拉丁裔)等大类的少数族裔。这样看来,黑人似乎就是少数族裔的一种。

  但实际上黑人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少数族裔的受歧视历史,这和南北战争以后的南方种族隔离有关。那是一个地方性、制度性的种族歧视。它第一次由地方立法,对公共设施做出给“白人”(whites)和“有色人种”(colored)分别使用的划分,相互之间不得篡用。那么,谁是南方法律规定歧视的有色人种呢?它特指黑人。在那个时期的南方,亚裔等其他少数族裔实际是含含糊糊归在了whites的名下。比如用公共饮水器喝水,华人和白人可以共用一个水龙头,黑人不行。如此一来,黑人在少数族裔中被归到了最下等。所以,论种族歧视,黑人的心结特别重。

  论起歧视,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民权立法的兴起,“种族歧视”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非常重的词汇。例如,如果哪位教师在学校偶尔露出对少数族裔的不敬,或者某个用词不当,工作就基本保不住了。虽然在概念上来说,种族歧视就是“以其种族归属而非以其个人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比如说“黑人如何”“华裔如何”,就可以视为“种族歧视言论”,更不要说“我讨厌黑人”“我不喜欢墨西哥人”这样的话了。

  但是在生活中,你会奇怪地发现,黑人很少有种族歧视的负担。他一般可以说“我讨厌白人”“我不喜欢亚裔”,被“讨厌”和“不喜欢”的族裔虽不高兴,但一般不会感觉自己“被歧视”了。只有在施行对少数族裔招生招工加以优惠的“平权法案”时,实在优惠过度的,白人才会出现“反向歧视”的抱怨,抱怨的对象也是政府,而不是被照顾的少数族裔。

  在这样的新社会文化背景下,种族歧视因素已深深渗入了美国刑事案件的权衡考量。不要说属于联邦重罪的“仇恨犯罪”中,涉及种族仇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在一般刑事案件中,只要是发生在异族之间的犯罪,“种族歧视”因素都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辛普森案和马丁案的比较,远不是黑人被诉杀了白人和西裔被诉杀了黑人的反向比较,而是两个案子都在细究,是不是白人或者肤色较白的一方歧视了黑人,因而影响案件走向。

  辛普森案本身非常困难和复杂,无目击证人。要说合理怀疑,辛普森似乎是惟一和前妻有恩怨纠葛、可能在冲突中暴力失控的人;要说超越合理怀疑的证据,事发后,白人警官马克·福尔曼直奔辛普森的家,发现了溅血的袜子、车上的血迹、血手套等一系列物证,看上去几乎是铁证如山。然而,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马克·福尔曼被发现在近十年里,陆续对一个朋友录下了他警官生涯的故事,这些陈年故事和辛普森案并无任何关联,但是在总共14小时的录音中,可以看到他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倾向。录音一曝光,福尔曼立即辞去警官工作。在法庭上,他也从一个发现关键证据、“立了功”的证人,沦为被辛普森的辩护律师穷追猛打的准被告。他深知自己惹上了大麻烦,在律师指点下,对一切问题——包括“你有没有在此案中栽赃和假造证据”这样的关键问题——都一律依据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的“不自证其罪”条款,拒绝回答。这导致辛普森一案根本逆转。

  此案被害人之一高德曼的家属当时就提出,福尔曼的采访录音与本案无关,并不能进入此案,成为辛普森逃脱的理由。确实,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福尔曼在杀人现场取了什么、然后去辛普森家假造证据。但一个关键的官方执法者有种族歧视倾向,他提供的物证因此被否定,也没什么可说的。而此案辩护律师团的“种族牌”,对美国刑事案件中种族因素的应用,确实带来巨大影响。

  和辛普森案相反,马丁一案案情非常简单。齐默尔曼居住的族裔混居小区,屡屡发生破门偷盗等刑事案件。事发前约一年中,小区警察收到过402次对形迹可疑者的报告,事发前半年内,身为社区治安员的齐默尔曼打过七次报警电话。事发三周前,他曾报告警察,见一青年在窥视一个空屋窗户,警察让他等候;待警察赶到,可疑者已跑掉。四天后,小区再次被窃金首饰和新的笔记本电脑,失窃者作证说,当时在小区看到两个陌生黑人青年。

  第二天,警察在一个黑人青年背包中发现失窃电脑,而齐默尔曼指认,这就是他看见的那个窥窗者。事发当天傍晚,他看到陌生的马丁进入小区,他不知道马丁是来在此居住的父亲这里。在系列治安事件刺激下,他再次报警,并跟踪马丁。马丁发现了他的跟踪,两人发生争斗。齐默尔曼被高他十几公分的马丁压在身下,脸部被重拳打击,后脑连撞到地上。根据警察调查,他在38秒内至少有14次呼救,但无人救援。他最后拔枪开枪,马丁因此丧命。警察赶到时,枪击已经发生。殴打时有目击证人。马丁除一处枪伤,没有其他任何伤痕,而齐默尔曼脸部和后脑都有多处流血伤痕。

  警方在五个小时的询问和取证后,没有逮捕齐默尔曼,依据的是自卫法。自卫法由各州立法,略有不同。在普通法下,原来有一个“退避原则”,就是在受到攻击时,只要有合理手段能够避开极端手段,就不能诉诸极端手段剥夺攻击者的生命。美国有30个州已经在自卫法中取消了这一原则。不过,取消“退避原则”,大多是在所谓“有权所在之地”,即在自己家或汽车里受到攻击,就无须受此约束。这在法律上也被称为“城堡主义”,就是“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法律保护他可以用一切手段甚至是致命手段,来保卫自己的家和居住者免受攻击。

  “城堡主义”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通常认为,这一原则最早出现在1644年,出自科克的《法学概要第三辑》,且在罗马法中可以找到近似词语。所以美国的“家”非常强大,入室偷盗要冒生命危险,更不要说公然抄家、强拆民宅了。因“城堡主人”可以依法武力抵抗,格杀勿论。

  马丁案的基础是佛罗里达州涉及自卫的立法,《不退避法》。该法把对“退避”的免责扩大到了公共场所,强调“在公共场所,受侵犯者判断可能有生命威胁和伤害,就有权采取致对方以死地的方式自卫”。此法一直有争议。反对者认为,很多打劫者并无致命武器,罪不至死,而该法是在鼓励受侵犯者“先开枪再说”。而赞同者也举出许多案例,如被劫者因没有果断反抗而惨遭杀害,再说遭劫是被动一方,危急之下,怎么去确认打劫者身上有没有致命武器,迟疑中受害者可能错过自卫的最佳时机。

  在法案通过之前,迈阿密市的警察局长约翰·F·迪摩尼提出,此法对自卫法的扩展是不必要和危险的,可能在鼓励人们使用致命武器。该法通过之后,佛罗里达的自卫案件增加三倍。而在2010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的《枪越多,犯罪越少》一书中,身为学术和政治评论员的约翰·洛特根据研究指出,《不退避法》和城堡主义法案,导致谋杀案减少9%,整体犯罪下降11%。

  马丁案后,佛罗里达州政府挑选19人来领导一个专责小组,检讨佛罗里达州的相关法规。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专家没有得出否定意见。一些法律专家指出,即便没有《不退避法》,齐默尔曼的情况还是符合正当防卫的原则。

  马丁案的案情简单,所以判决并不意外。两名当事人都是少数族裔。但是根据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民间尤其是黑人会认为,“有理由”怀疑肤色较白的齐默尔曼,从跟踪到开枪,有种族歧视乃至仇恨的背景原因。假如能找到哪怕历史上齐默尔曼的一点歧视迹象,都是对此案逆转的最大契机。可是没有,齐默尔曼一向与黑人和睦相处,还曾参与对一个白人警察儿子打了黑人无家可归者的抗议活动。

  可是,17岁的马丁,只是上街买个快餐。假如他没有被跟踪,也不会发生争斗。可在法庭上,跟踪不是罪行,暴力攻击可能导致致命反击。那么,问题一定会再绕回来,假如他不是黑人,他会不会被怀疑?反向的意见是,必须反省黑人的高犯罪率,据统计,被谋杀的黑人,91%死于黑人之手。

  身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无法如当年克林顿在辛普森案裁决后那样,只说“陪审团已经听过证据并且做出了它的判决,我们的司法制度要求尊重他们的决定”,他还必须就种族问题说些什么。可总统就这个案子说话,说什么都可能是行政分支对司法裁决的过度评论。这是个难以面对的现实:一个悲剧不一定是一个罪行。

  我们再一次看到,司法独立,司法与政治隔离,感情与法理,远不是抽象超越的简单话题。

  作者为美籍华人作家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历史随笔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暂无排行数据!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