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炒煤矿”
表面看来,神木民间借贷崩盘源于高利贷机构混乱无序,且煤价大跌导致实体经济支撑乏力。但实际上,“神木危机的根源在于‘炒煤矿’,煤矿价格已经远远偏离实际能产出效益的价格”。陕西省榆林市一位官员对财新记者分析说,煤炭价格难以再现2006年前后的大幅暴涨,煤矿泡沫已经形成。“五年内,神木难以恢复元气。”
神木人杨才茂从19岁就在煤矿上工作,20年后,他已经成为神木县颇有名望的煤矿买卖中介人和谈判高手,他本人也在多个煤矿持有小额股份。据介绍,从2005年到2012年,神木煤炭价格从68元/吨飙升到680元/吨,涨价10倍。与此同时,神木“炒煤矿”形成风气,甚至很多人只买卖,不开采。
神木煤田被视为聚宝盆、摇钱树。已探明的储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9%,达到4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500亿吨。当地煤层断层稀少,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煤质优良也属罕见,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神木煤一时价格高企,奇货可居。
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政策对神木的煤炭产业也都属于利好。2008年,因北京举办奥运会,邻近的山西、河北煤矿多处停产,加之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神木煤炭供不应求。
神木县也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的形式鼓励煤炭行业和兰炭(兰炭又称半焦、焦粉,是利用陕西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块烧制而成,品质和性能优于焦炭,作为新型炭素材料取代冶金焦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编者注)行业的发展。神木很快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全国最大兰炭基地和聚氯乙烯基地,西部最大火电、浮法玻璃、电石基地。
随着百万吨级项目不断上马,作为稀缺资源的煤矿成为“炒价”目标。杨才茂称,曾有人在2001年入股煤矿1万元,2006年即分红1000万元。他也曾亲自参与煤矿买卖,见识过一日三次易主、涨价上亿元的疯狂。到了2012年,煤矿价格最高炒到了40亿元,而十年前,价格仅为20万元-50万元。疯狂炒作中,动辄几十亿元的买卖很难以现金交易,买方卖方都打条为证,随后再去借高利贷周转。高利贷泡沫由此而生,并与“炒煤矿”泡沫共生共长,直至崩溃。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必须经省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缴纳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等,但据财新记者了解,神木炒矿者与煤矿原法人一般签订两份合同。表面上签订长期承包合同,以应对监管机构查处;私下再签订一份转让合同。双方同时达成协议,如果以后出现任何事故,全部由购入者负责。
从2005年起,榆林市也曾多次下达整治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告,但由于大部分炒家采取参股或长期承包形式与煤矿原法人合作经营,政府工作人员已很难掌握矿权转让的实际情况。
很快,神木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神木百余个煤矿的炒价。在神木人的炒作下,邻近的府谷、东胜、中旗等地煤矿价格大涨。据杨才茂称,鄂尔多斯约八成的煤矿都控制在神木人手中。神木人还组团出省,到新疆、甘肃、湖北等地炒煤矿,与温州人、河南新乡人一起高额竞价,名噪一时。
疯狂炒作下,神木煤矿价格已经偏离正常值。然而,煤价至2012年跌至530元/吨,按照当时煤矿价格及开采成本,“开1吨赔100元”。徐某称,很多煤矿赔在手里,炒家为了出手只得以休整为名停产。
据《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显示的数据,今年一季度,神木县99处地方煤矿停产42处,有50处在搞基建,正常生产的只有7处。据财新记者了解,时值7月底,正常生产的煤矿不足10处,神木县焦化厂和洗煤厂也相继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