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陈立雄)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学习纳粹”言论不仅对推动经济复苏和加强安保的安倍政府造成一定打击,同时也给日本外交带来麻烦。
7月29日,这位担任过首相的顶级政治家说,“德国《魏玛宪法》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变化。在谁都没有注意的时候发生了变化。我们学习这种方式怎么样?”等到8月1日,引国内外谴责后,麻生称,因为招致了误解,决定收回自己发言。因为“学习这种方式”与后来的说明完全违背,大家都无法了解麻生的本意。
麻生太郎拥有多面脸。他是前首相吉田茂的外孙,在1976年作为飞碟选手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也是日本政坛屈指可数的漫画爱好家。与此同时,麻生一向心直口快,口无遮栏,过往引起了多次口舌之争。
他曾在2007年说,对于中国米和日本米的价格哪一边高,“连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患者都知道。”出任首相后,他说,“很多(医生)缺乏社会常识”,他又向年轻人建议,“没钱,就不要结婚比较好。”今年1月,他还就高额的临终医疗表示,想到用政府的钱进行高额医疗,他就感到不舒服,“应该(给病人)提供可以赶紧死去的选项。”
麻生言论可能会推迟日本关于修宪的讨论。日本左翼怀疑,麻生太郎此番话意味着,趁拥有主权的国民不发现,政府要悄悄修改宪法。他们想起来的是安倍政府此前提出的“第96条先行修宪论”—— 将宪法修正案通过国会的门槛从三分之二下降到过半。日本右翼则怕麻生言论引起反感,会导致修宪讨论渐远,因此只能攻击总是对政治家发言断章取义而“造成麻烦”的日本媒体。
“学习纳粹”的言论似乎是自安倍重新上台以来的首个挫折。在参议院选举之前,安倍专注经济复苏,特意“安全驾驶”其政权,从而维持高支持率。在赢得选举后,安倍提醒内阁成员要继续加强团结,但不久内阁重量级大臣如此失言。安倍担忧,与上次上台时一样,内阁成员相继失言使支持率不断下跌。安倍指示,当然要收回麻生发言,越早越好。
此外,这次“失言”发生在敏感时期。外界近期密切关注,安倍在选举后会否仍然推动经济改革,或者“往右转”推出保守政策。这次发言似乎传递出安倍内阁还是走向摆脱战后体制的印象。
自中日开始“岛争”以来,中方一贯主张,日方在挑战国际秩序。麻生的发言加强了中国这番印象。今年4月,因麻生太郎参拜靖国神社,韩国外长取消访日行程。无疑麻生这番话对处于僵局中日、日韩关系泼冷水。
不排除麻生言论影响到日本外交的可能性。迄今,麻生太郎在内阁积极发挥外交作用。作为安倍外交的开启,麻生太郎在1月对缅甸进行访问,在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为“安倍经济学”辩护。但其地位可能因此次事件下降,安倍可能被迫在内阁改组时更换他的岗位。
另外,对麻生的发言美国也表示了不满。美国副总统拜登在7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没有听过安倍或其他日本领导人说他们要放弃和平宪法。他表示,“没有人寄望在这个地区任何国家的军事化增加。”就在其三天后,麻生太郎说出上述言论。
在2006年至2007年安倍上次执政时,美国警惕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现在,“重返亚洲”的美方寄望日本与中国、韩国尽快修复关系。但如今,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美国不能站在日本一边倒。再加上麻生发言引起美国犹太人权组织的抗议。对美国而言,麻生这次言论无异于“多嘴”。
对安倍而言,惟一的幸事在于,因为执政的自民党控制参众两院,在野党再也不能通过对麻生的问责决议案。凭借这种情况,日本政府正致力于尽快平息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