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杨娜)央行周四公开市场继续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已被市场认为趋于“常态化”的逆回购操作,近期短期中标利率频频下降,超市场预期,而央行“放短收长”的政策或助力维持货币市场中性,这一观点也引发争议。
8月8日,央行进行150亿元人民币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10%,低于前一期(8月1日)4.50%的水平,也低于今日同期限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此外,本周二央行进行的7天期120亿元逆回购,招标利率为4.0%,比上期(7月30日)下降40个基点,降幅超市场预期。
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表示,6月以来回购利率的中枢仍抬升,波动加大,预计回购利率中枢仍会比前5个月提升,可能在3.5%-4%之间。而央行逆回购招标利率的下降,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利率风险。
上周央行重启逆回购,规模510亿元,但利率较高,7天期为4.4%,14天为4.5%。本周央行降低利率发行逆回购,利率风险进一步下降。某证券公司分析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央行的目的是,“逐步引导、回归常态”。
分析人士也认为,逆回购利率下行,表明市场资金面趋于好转,但当前利率相较6个月前3.35%的逆回购利率依然偏高,这反映央行现阶段不会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立场,市场资金正在维持紧平衡的状态。
“央行公开市场放短收长,中性未变、结构调整。”姜超称。央行一方面重启逆回购以及运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和常设借贷便利工具(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投放短期流动性,另一方面,续做3年期央票锁定长期流动性,表明货币政策仍然中性。
央行曾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其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央票开展了“到期续做”,续做对象是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大的金融机构。同时,央行也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国信证券表示,续发冻结3年票据,相当于增加了部分债券供应,这对债市相对负面;另外,3年期票据发行利率只有3.50%左右,与当前7天回购指引利率不可能持续倒挂,短期利率仍会回落,这对债市相对正面。
有机构认为,央行此做法,同时兼顾了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水平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上海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央行这两周重启短期逆回购操作,但7月又悄然冻结了部份长期流动性,这一“放短收长”的操作方式,暗示了其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的立场。
而中金公司则认为,央票的续发主要是为了对冲2010年6月发行的定向央票的到期,且“只是部分对冲,实际仍是净投放资金,并不反应央行的紧缩意图”。
从中债登的信息中显示,央行在7月份续发了两期3年期央票,分别是10央票60和10央票65的续发,利率为3.37%和3.5%,规模分别为1103亿元和735亿元,合计1838亿元。此外,还可通过公开的央票信息和中债登的托管信息来进行互相印证。
中金公司表示,2010年6月,央行也曾续发了一批定向央票。这起源于大型银行的一批专项央票到期,从银行的年报也可以追溯到。
8月8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中,隔夜为3.18%;7天为3.79%;14天为4.35%;21天为4.45%。Shibor方面,隔夜利率涨6.36个基点,至3.16%;1周降11.45个基点,至3.76%;2周涨5.90个基点,至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