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学者再证H7N9病毒“人传人”可能(更新)

2013年08月08日 18:48 来源于 财新网
江苏省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刊发研究报告称,H7N9病毒很可能实现人际传染。对此,江苏省卫生部门回应称,该报告“仅为学术探讨”

  【财新网】(见习记者 周天)近日,江苏省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题为 《2013年中国东部的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人传人”: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称其发现一例疑似H7N9“人传人”的病例,并认为,H7N9病毒很可能实现人际传染,但“这种传染是有限且不可持续的”。

  卫生计生委回应称,《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这篇报告的内容并非新的发现,只是将已公布病例的详细调查数据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并不改变中国对该病公共卫生风险的认识。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这两个病例于今年4月份被确诊并公布。对这起聚集性病例及上海的父子3人家庭聚集性病例、夫妻2人家庭聚集性案例,卫生计生委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组的专家已经进行过充分的分析讨论,当时即认为这几起聚集性病例均不能排除有限的人传人可能。

  4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与江苏省、上海等地疾控中心专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社》联合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对这3起聚集性病例也给出了类似的分析结论。

  江苏省卫生部门今日(8月8日)对该研究报告作出回应,称“不排除H7N9病毒有限人传人”,并同时表示,该研究报告“仅为学术探讨”。

  江苏疾控中心的这项研究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样本采集,而人感染H7N9的病毒样本来自于家庭聚集性病例中两位已去世的患者,两患者是父女关系,两人来自江苏无锡。

  研究报告称,其中一名患者现年60岁,已经退休,有10年高血压病史。2013年3月8日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后确诊为H7N9病例,被送入医院治疗。5月4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该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负责为全家买菜,经常光顾活禽市场。该患者出现症状的五六天前,曾接触禽类,特别是在3月1号到3月4号期间的某一天,从活禽市场买了六只鹌鹑用来做饭。

  而这位患者的女儿,时年32岁,无业,在家照顾不满两岁的孩子。在其父感染H7N9病毒住院期间,女儿在病房照顾,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在最后一次接触父亲6天后,女儿开始出现相同症状,随后被确诊为H7N9病例,并于4月24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据此,研究报告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H7N9病毒是直接由父亲传染给女儿的。对此,研究报告提供了三个理由:

  第一,两名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是发热、肺炎、严重呼吸障碍,这符合人感染H7N9病毒的症状。

  第二,患者女儿没有去活禽市场买菜和做饭的经历,所有就没有直接接触禽类的纪录,但可以确定的是,患者女儿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直接接触了已经患病在床的父亲。

  第三,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分别从父女体内分离出来的两种菌株,均具有较高的核苷酸(99.6%-99.9%)和氨基酸序列(99.0%-100%)相似度。

  不过,这份研究报告承认,尽管有大量流行病学、病毒学分析和临床数据支撑,仍不能排除患者女儿所携病毒来自于环境中的其他感染源的可能。

  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报告13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43人,康复85例,分布于10省市的40个地市。而江苏为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重灾区”。

  该研究报告的署名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等。刊发该研究报告的《英国医学杂志》(BMJ)为国际知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追踪H7N9
责任编辑:常红晓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