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李雨谦)刚刚公布的7月工业、投资、进口等主要经济数据高于市场预期,一些经济分析人士据此认为,经济运行底部特征显现,在已有稳增长政策措施下,不久有望触底反弹。
7月工业增加值大幅反弹,远超市场此前预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7 %,比6月加快0.8个百分点。此值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也是今年以来的次高。
投资已开始出现逐渐加力的趋势。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环比增长1.58%,创出4月以来的最高,也是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较高位。而且,从今年4月开始,投资环比增速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
7月中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同比由负转正,同比增速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对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增速回升5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幅度有所收窄。这也符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汇丰中国PMI中出口订单显现出来的好转势头。
当月进口增速已超10%;在调控政策预期“见顶”的情况下,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20%以上的名义增速,并略有提升。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工业、进口数据好转,与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相一致。他预计三季度经济触底回升。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表示, 基建、地产、制造业这三大投资组成部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加速。同时,比投资增速加快更重要的是投资所面临瓶颈的放松。今年上半年,投资意愿与资金来源之间出现了错配——地方政府有投资意愿,但没钱;地产开发商有钱,但没投资意愿,这让基建与地产投资均较为乏力。
他认为,在7月数据中可以看到地产投资的加速,也可以看到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增长明显加快,增速在今年首次超过非地产投资的增速。由于投资资金和投资意愿之间的错配明显减轻,投资面临的约束得以放松,投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财新记者表示,总体看,中国经济正在企稳,而且略有回升。随着一些稳增长措施的逐步实施,今年完成7.5%的GDP增长目标问题不大。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也认为,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在低位逐渐稳定,并可能在第一波支持措施之后随着更多支持政策的推出而触底反弹。“新城镇化”政策所支持的基建项目将会继续扮演其中的关键角色,包括地铁、轻轨、垃圾污水处理、燃气等。
目前,企业盈利的恢复仍待时日,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今年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比5月份回落9.2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