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记者 张远岸
8月8日,成千上万的缅甸民众走上仰光街头,纪念“8888运动”25周年。在电视画面中,游行的人们一边弹奏着乐器,一边高声唱着缅甸示威歌曲《我们不会忘记》(Kabar Ma Kyay Bu)。25年后的纪念意味着, 25年前的抗争从未被忘却,并最终推动缅甸走上民主道路。
1988年8月8日,仰光的学生发起游行。很快游行蔓延至全国。数十万僧侣、大学生、家庭主妇和医生也加入了进来。该运动因日期而得名“8888”。当时的军政府对游行进行了镇压,超过3000人死亡,上千人被捕入狱。
当年游行的诱因,是一名学生在仰光一家茶馆的争斗中死亡。而游行不断升级的背后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自1962年起,在奈温将军(Ne Win)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Burma Socialist Programme Party)的领导下,缅甸逐渐走向经济衰退和被孤立的处境。这个曾经富庶的东南亚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民众普遍对经济状况不满。
正是在1988年,昂山素季登上了历史舞台。当年,昂山素季从英国伦敦回到缅甸,照顾生病的母亲。她很快便投入到民主运动中,担任领导角色,并在仰光大金塔对近50万民众发表了演讲。随后在1990年,军政府允许人民议会举行选举,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LD,下称“民盟”)获胜。但军政府拒不承认,昂山素季因此被长期软禁。
这次纪念活动是自“8888运动”发生25年来的首次。过去,军政府禁止公开提及1988年的民主运动。纪念活动与25年前的运动一脉相承,组织者是“88时代学生团体”(88 Generation Group of Students)。这个民间团体由当年参加运动的学生领导。
这样的巨大转变是缅甸民族和解道路上的里程碑,它将慢慢愈合在缅甸近代历史中最深的一道伤口。与此同时,这一转变也是缅甸政治社会民主化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两年多内,缅甸的变化如疾风骤雨一般。2010年11月,缅甸举行了20年来第一场议会大选,大选五天后,昂山素季被解除软禁;2011年2月,新一届文官政府产生,改变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军人执政的局面;2011年12月,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正式注册为合法政党,缅甸政府通过允许和平示威游行的法律;2012年8月,缅甸废除已实行48年的出版物事先审查制度;2013年7月15日,缅甸总统吴登盛(Thein Sein)承诺年底前释放所有政治犯。
从此次纪念活动本身来说,执政党首次公开承认了“8888运动”。官方允许播放一部纪录片,其中不仅展现了军方杀害平民的画面,还描绘了昂山素季领导民主运动的勇敢。同时,纪念活动还包括一场艺术和摄影展,展示了学生被军方枪杀的照片,以及一个互动艺术装置。参展者可以进入一个模拟牢房,与当时民主积极分子被关押的监狱相似。此外,少数民族被允许回到缅甸参加纪念活动,他们其中很多人当年被流放。
不过,一些人权组织仍在呼吁总统吴登盛对当年的事件展开独立调查和审判。
而反对党并未抓住过去不放,呼吁民众“往前看”。昂山素季在本周早些时候表示,1998年的事件不应拖累缅甸的民主化进程,并呼吁支持者不要“被过去所束缚”(bound to the past)。在8月8日演讲时,她呼吁民众为了缅甸的未来而保持团结,“我们不能彼此怨恨。我们必须通过爱和怜悯来愈合缅甸的伤口。”她还列出了缅甸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全国范围的和平、宪法改革和法治等。
不被过去所束缚。对于执政党来说,首先是要承认曾对民众造成的伤害,这样伤口才能逐渐愈合。而对反对党来说,则意味着理智战胜情感,以国家发展大局为重,适当地“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