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记者 何春梅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今年7月下旬最新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3》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第一。2012年来自中国的发明专利数量,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接受的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总和,已占全球去年新专利申请的近30%。
如果说几年前达能和娃哈哈之争给中国企业界普及了知识产权“常识”,那么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则让中国企业不得不从被动到主动地重视起了“知识产权”这一重要的竞争要素。
不过,联瑞知识产权集团总裁谢旭辉告诉财新记者,虽然当前国内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加,但大部分都是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真正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甚至是最少的。
谢旭辉称,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所谓重视主要还停留在通过知识产权来拿到相应的项目合作或者是项目的申报上,同时国内的很多专利还停留在转化率很低、需要外界跟政府去强力主导与推动的阶段,企业的自觉性以及全社会对于知识产权可以创造财富、进行流转、交易等意识还很低。
财新记者:怎么看近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屡遭知识产权诉讼的现象?如果分类的话,大致有哪几种形式?
谢旭辉:近年来比较多的是遭受到美国或是欧盟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虽然看起来和知识产权没有关系,但根据美国“三三七”条款,大部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都是基于知识产权侵权的怀疑,或者对方觉得有这种可能,就会向美国国会的相关部门提出调查,而且你必须配合;同时,你所有的进出口的贸易将受到影响,如果对方提出强制措施的话,你的进出口贸易甚至会被终止;另外,一旦调查成立,你将被征收高额的关税,你的产品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第二种形式就是常规的“你告你、我告我”,比如一个欧洲的企业,看到中国的某家企业进入到欧洲市场,或在某个展会上,看到你展示的外观专利是侵犯了本公司的权利,就可以直接向侵权行为所在地的法院,或者欧洲的高等法院直接以中国企业作为对象提起诉讼。
前述第一种情况,美国的“三三七”条款一旦成立,就变成了整个行业都不得进入相关市场;而近些年屡见不鲜的苹果和谷歌、苹果和三星相互之间的诉讼,还有中国的一些企业比如华为、中兴等被外国的企业诉讼,主要还是一对一的诉讼,并不针对整个行业。
财新记者:中国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才不至于陷入被动?
谢旭辉:还是可以提前预防的,不管你想走出去还是想在国内发展,都必须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的意识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数量、运用机制,而不能心存侥幸;
第二,作为企业,要真真正正重视知识产权对于你所处行业的推动与发展的实际运用,比如找到能推进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新技术、新要素、品牌、设计或创造。
第三就是一定要熟悉国外特别是企业要“走出去”的那个对象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以及相关制度。
财新记者:如何评价当前中国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甚至高于美国?是否意味着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谢旭辉:当然不能划等号。中国人多、企业多,当然专利申请也相对较多。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专利申请的结构,当前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大部分是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而真正的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的所有数量里面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少的,甚至是最少的。所以真正核心的技术、核心的知识产权、核心的研发与创新是有所欠缺的。
财新记者: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包括利用方面有哪些差距?
谢旭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还停留在“为了保护而保护”的层面,而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已经内化成为个人或者组织的内部基因,是自觉的行为。个人而言,他们从小就知道“我不应该用盗版、我应该尊重别人的创造权,我自己的这种权利如果受到别人侵犯我会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权”。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哪怕它再小,哪怕它是一个只有两个人的企业,当面对类似飞利浦、GE这种大型公司侵犯到自己知识产权的状况时,它也会拿出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在中国这种情形则鲜有所见。
第二,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所谓重视更多还是停留在申请的专利数量上面,停留在通过知识产权拿到相应的项目合作或者是项目的申报。特别是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他们的技术研发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一项课题或项目,达到该项目所需要的结果和研发经费。而对西方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由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是因为重视创造、重视创新、重视设计,重视一些从无到有的东西,所以他们保护知识产权更多是为了去运用,而不是为了申请他们认为政府能给到他们的资助。
第三方面差距就是知识产权的运用程度,现在中国还是停留在转化率很低、需要外界跟政府去强力主导跟推动的阶段,企业的自觉性以及全社会对于知识产权可以创造财富或是进行流转,能像商品一样能够进行自然正常的交易的这种意识是比较低的。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就不一样,西方发达国家的用权水平不仅是已经完成了这样流转交易以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这一个领域,甚至有一部分特别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法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进入到知识产权可以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财新记者:你认为国外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谢旭辉:第一是无形财产比有形财产更重要的这种理念,这个在中国是反过来的,中国认为有形财产比无形财产重要,国外的这种理念是很多人暂时没有办法接受的。
第二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是由市场、社会与企业来决定整个国家知识产权的流转、交易、运用或是使用保护的情况,而中国更多的是政府在主导,其实市场这只手或是企业的这个群体根本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