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外媒议中国放开二胎:正确而艰难

2013年08月14日 08:57 来源于 财新网
国际媒体分析了多个关键因素:利益集团的阻力,生育成本提高,育龄妇女人数减少,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恐太迟

  【财新网】(实习记者 骆雅洁)近日,不少媒体报道今年底或明年初中国将先行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并在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不明朗态度,再次引发社会的热议。从国际舆论的评价看,虽然多数人认为中国调整生育政策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全面开放,但过程依然存在较大阻力,对中国经济影响并不如预期。

  根据美银美林的报告,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实际区间可能在1.4至1.5之间,要维持人口总量稳定,总和生育率需要在2.1上下,中国已有20多年低于这一水平。

格拉萨·马谢尔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必须马上调整生育政策,低生育率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人口老龄化,削弱中国经济未来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日本就是最好的教训,最近20年的人口老化,随之造成的企业活力下降,导致日本经历连续20年的经济萧条。

  联合国估计,2050年的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将占全部人口的39.3%,劳动人口比例大缩水,会导致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成本增加,很有可能拖垮国家财政和经济。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撰文称,中国计划生育已经有40多年了,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小鲜久则烹糊,需要及时翻动,如果不及时翻动,全锅的小鱼都将会被“烧糊”。 若现在政府不及时与过去的计划生育划清界限,就不可能放开手脚发展人口,今后大陆的生育率会比台湾,韩国,日本还要低。虽然分步骤放开限制的方案看似稳妥,但全面开放却有更多的好处。

  放开二胎政策刻不容缓,但过程并不简单。

  在漫长的计生岁月里,计生委系统和人口学体系已经形成了强势的利益集团,据不完全统计,政府累计征收的罚金高达2万亿人民币。该文章提到,这些利益集团非常“粘锅”,未来会找各种理由出台有利于人口发展的政策,人口调整应该忽视主流人口学家的建议。

  政府可能放开生育政策消息传出后,众多国际机构很快更新了有关的预测数据,德意志银行称,在独生子女政策画上句号后,中国新生儿将增加950万。新生儿消费将提振中国经济。

  《华尔街日报》质疑该观点,认为投行似乎更擅长预测GDP,而不是出生人数。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生育现在的根本性问题是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 未来20年中国育龄妇女人数将减少34%。

  路透社亚洲方面研究专家补充道,现在退出一胎政策并不能说服中国的妇女生育更多孩子。 越来越多受过教育妇女加入劳动力大军,生活成本的飙升,更多的家庭会选择丁克。

  另一方面,即便两胎政策能够增加妇女生育的比例,其经济效应也远远不如投行的预计。真正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是人口结构老龄化,而非新生儿。就算今天放开政策明天就能诞下新生儿,他们也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参加工作。

  专家提醒,要转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婴儿潮”也许只能够增加消费者在尿不湿,婴儿车和婴儿食品上的开支。

  《华尔街日报》强调,中国经济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改革,制造业上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会成为历史,为了提振经济,中国需要提高生产率,而不仅仅是要增加劳动人口数量。

责任编辑:黄山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