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基因测序研究揭示马兜铃酸强致癌特性

2013年08月14日 16:43 来源于 财新网
研究者发现了一些由马兜铃酸接触所导致而过去被归因为其他致癌物的人体肿瘤。截至目前,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仍未在中国市场被完全禁用

  【财新网】(记者 刘虹桥)众多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或许将再度被推向舆论漩涡。在8月7日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研究者发表两篇论文进一步揭示了马兜铃酸的强遗传毒性,并发现了一些本由马兜铃酸接触所导致、而过去被归因于其他致癌物肿瘤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是一种在马兜铃属植物中发现的化合物。数千年来,马兜铃、天仙藤等马兜铃属植物被作为中药材广泛用于关节炎、痛风、炎症治疗。但直到20年前,马兜铃酸的毒性才逐步被揭开。

  2000年前后,世卫组织、美国FDA等机构发出有关马兜铃酸的健康警告,比利时、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陆续宣布禁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马兜铃酸也被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类致癌物。彼时,科学界发现,马兜铃酸不仅可以引起以寡细胞性纤维化为特点的“马兜铃酸肾病”,还具有促癌和致癌性。

  此次发表的两篇论文来自两个科研团队。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机构研究人员对接触过马兜铃酸的19名上尿路癌症患者和没有接触过马兜铃的7名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后发现,马兜铃酸接触组平均发生753个基因突变,非马兜铃酸接触组平均仅91个基因突变。同时,暴露于马兜铃酸的肿瘤个体存在大量DNA碱基ATCG化学编码错误。研究表明,马兜铃酸能引发的基因突变数量高于烟草和紫外线等致癌物数倍。

  来自新加坡、台湾、美国、英国等多个医学机构的研究人员,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证实,马兜铃酸可能会引起过去被归因于其它致癌物的肿瘤。例如,一种过去被认为是由吸烟引起的上部尿路癌症和一种过去被归因于某种慢性肝炎感染所致的肝癌皆显示出马兜铃酸突变的分子特征。该研究也是首次证实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的相关性。

  该研究负责人、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的郑敏展教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此前研究仅表明马兜铃酸与导致尿路上皮癌的p53单个基因突变有关,但实际上它能导致成百上千个基因突变。

  “据我们所知,(马兜铃酸)是目前最强的遗传毒物”,郑敏展说。

  当期《科学-转化医学》期刊的焦点栏目还刊登了一篇由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计算生物学中心和病理学及人类肿瘤学部研究人员撰写的评述文章。

  2004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关木通从《药典》中撤除,并宣布将含马兜铃、寻风骨、天仙藤、朱砂莲的中药制剂按处方药管理,其他36种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方则标注“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截至目前,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仍未在中国市场被完全禁用。

责任编辑:宫靖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