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2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全球101位

2013年08月16日 16:52 来源于 财新网
联合国《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了人类发展指数最新排名,中国位列第101位,低于利比亚。同时,中国老龄化快速发展,亟待应对

  【财新网】(见习记者 周天)近日,联合国公布《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中文版全文,《报告》公布了人类发展指数最新排名:在18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名列第101位,属中等水平,落后于利比亚、波黑等国,而挪威、澳大利亚和美国则名列三甲。

  中国总体进入“中等发展水平”

  “人类发展指数(HDI)衡量一个国家三大基本人类发展维度的平均成就:健康长寿的生活(健康)、知识的获取(教育)以及体面的生活(收入)。”《报告》总编辑、联合国前驻华代表马和励(Khalid Malik)这样解释。

  马和励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人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平均为73.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5年,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1.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945美元。而利比亚人预期寿命平均为7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3年,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6.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3765美元。

  在《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人类发展指数(HDI)共有四个成分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受教育年限及人均国民收入。该发展指数旨在改变单一的GDP评价,以更全面评估各国的总体发展水平。除了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国其他三项指标低于利比亚。

  《报告》根据HDI排名,把187个国家地区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极高发展水平、高发展水平、中等和低发展水平。目前,中国在人类发展指数上,仍属于中等水平。

  《报告》提醒中国面对四大挑战:首先是要更注意公平和平等。公平的社会更易实现可持续增长。其次是环境,第三是人口。中国老龄化正在快速推进,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非常重要。第四是问责制。

  “当人们受到更多教育,会期待更有尊严的生活,会更有话语权,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报告认为,民众的问责和监督非常重要。“未来十年,应对这四大挑战对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马和励指出。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增速迅猛

  《报告》同时也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巨大的进步。《报告》指出,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成功,主要体现在贫困人口比例的显著降低。中国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60.2%降低到2008年的13.1%,使六亿中国人脱离贫困。

  《报告》进一步预测,到2020年,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经济总产出将超过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这六个国家的总和。而到2050年,上述三国的经济总产出将占到全球经济总产出的40%。

  《报告》认为,这些国家取得的成就,可归因于积极主动的发展型政府、不断开发的全球市场、坚定不移的社会政策创新。以中国为例,人类发展指数增速很快。1990年到2012年,中国该指数从0.495增至0.699,在95个发展中国家中仅次于韩国与伊朗。

  《报告》还指出了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高,但东西部省份之间以及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穷人已经负担不起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马和励坦陈,引述2013年《报告》,应当注意其局限性。报告所引数据皆为全国平均值,无法体现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别。事实上中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依然巨大。比如,虽然上海市的人类发展水平与葡萄牙相近,但贵州省的人类发展指数较低。

责任编辑:常红晓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