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互联网上的巴尔干乌云

2013年08月17日 12:21 来源于 《财新周刊》
本来被整个互联网共享的加州云,会逐步分裂出北京云、巴黎云、东京云……

  云科技云计算是近年来互联网的技术趋势,人们越来越不担心丢失电脑和手机,因为任何一台新电脑或者手持设备,只要与储存数据的“云”连接更新,我们就拥有几乎和之前一样的工作环境。这些Google和Amazon统一云服务器,革命了IT技术,拓展了人类本身的思维空间,如今却在斯诺登事件之后,遇到了互联网“巴尔干化”的重大政治危机。

  “云”本身是人类分享储存空间、计算能力最经济的方法,这好比在美国加州放置了一个全球几十亿人共享的外脑,所有的联系方法、私人和商业文档储存在那里;我们也可以调用其快速的计算能力,处理个人终端无力处理的计算,如人像识别、策略计算。和互联网的构建哲学“去中心化”相反,云科技是“中心化”的服务,是在互联网发展中令人激动的新变化。如果说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信息市场,云科技就是信息服务的规模化和垄断。

  但安全和隐私是“云科技”能被接受的基石,如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不能得到绝对的保障,把自己的一切身家秘密都交给在加州的某个服务器,简直就是信息自杀。之前鉴于美国对互联网自由的保护和法律对隐私的尊重,人们相信,云科技的确有发展的可能,人类可以安全地利用外脑来发掘我们的潜力。

  斯诺登事件改变了这一切。虽然在与美国国安局(NSA)深度合作的公司中,并没有商业云服务提供商Amazon,常见的个人云服务Dropbox也不在其列,而与之合作的Google公司也并没有给NSA开出空白支票,算是合作公司中最谨慎的,但是,“棱镜”计划和类似计划已经意味着,加州的“云”,并非想象中那么安全,美国政府会直接探测“云”中我们的秘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法国和德国会立刻学习中国,在巴黎和柏林为本国企业建立自己的云科技基地。就是说,有能力的国家会毫不犹豫地发展本国的云基地,并且推出新立法,禁止和国家安全有关的计算基于外国云进行,减少外国政府探测本国机密的危险。本来被整个互联网共享的加州云,会逐步分裂出北京云、巴黎云、东京云,这就是整个互联网“巴尔干化”的一部分。

  “云”的国家化,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坏事。因为过分集中的加州云机制,等于在信息社会建立一个中央控制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互联网运行带来危机。每一次Amazon公司云服务器宕机,就会令全球各种互联网服务下线数小时,如果这些服务同时在巴黎云、东京云上也有备份,那么整个互联网的抗风险能力就大大提高。

  互联网“巴尔干化”不仅限于“云”的国家化。互联网从定义上本是互联的世界网络,本身没有国家边界。当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意识到,美国政府可能借助加州云来窥探本国电子秘密时,建立本国云基地的动机,就不仅是保护本国企业和个人不受美国政府窥探,还有一层模仿美国政府控制本国企业和个人的意思:“我家的孩子你没资格管,只有我可以。”这会导致民族国家的传统地理边界在互联网的崛起和强化,无边界的互联网,越发成为一个乌托邦幻想。

  本来是为了推倒地理国界的互联网,再次回到民族国家政府手中。在这种“巴尔干化”的互联网世界中,企业和普通人,将会更加缺乏对抗政府网络侵权的机制。这是整个互联网自由的大倒退。一直走在互联网自由前沿的美国政府,是这一波大倒退的始作俑者。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疯狂的公开性”,今天却因一个秘密组织的秘密项目,壁垒四起。斯诺登事件之后,我见过的所有美国主流人士,对此事都很尴尬。公平地说,NSA和类似秘密项目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美国最近关闭中东的使领馆,就是因成功截获了基地组织成员间的通讯,从而避免了另一次恐怖悲剧的发生;而每个政府,都或多或少地做过类似的事。如果因不可明说的“便宜行事”,摧毁了互联网的合作和开放趋势,那给整个人类带来的损失,并非这些反恐成就能抵消的。如果NSA辩护者的逻辑说得通,那么今天何必还要有民主国家?大家都恢复成警察国家,不是更加安全的乐土?

  互联网始于美国,如今“巴尔干化”也源于美国,美国政客必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全球责任和历史责任。互联网和云科技的确是人类联合的未来,但它们需要最基本的安全自由立法保护。目前这样的保护已经被NSA侵蚀得形同虚设。好莱坞有很多科幻电影预测了人类破碎的未来,希望这些能提醒在华府国会山和白宫的西装精英们,为了捍卫未来,眼前利益的确是值得放弃的。

安替
安替

  作者为专栏作家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