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8月14日以来我国东北大部出现降雨,局部地区暴雨引发洪涝等灾害。截至8月19日16时,已造成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11个县区市373.7万人受灾,85人死亡,105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36万人,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6万余间,农作物损害面积787.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1.4亿元。
东北洪灾为何伤亡严重?预警与救灾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原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表示,此次洪灾人员伤亡严重,一方面,是我国北方历来防洪意识和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此次上游洪水来势过猛且突然,人为控制性相对较弱。
他说,此次东北洪灾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持续降雨;二是受俄罗斯洪涝和蒙古水流影响,上游洪水下泄过猛,流经大兴安岭东部,坡度大,水流汇集成,造成区域性和国际性的洪灾。
王振耀指出,目前内地预警水平远低于香港和澳门,主要以发布气象预警为主,之后转化为政府发布戒备命令和减灾预警。在香港和澳门,法律法规很完善,对应每一级别的气象预警,学校、公共交通、上班人员等有具体出行规定。但内地现状是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究竟哪些部门该采取行动,没有统一标准,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
他建言,要加强气象部门发布预警的权威和具体规范,细化标准。对此社会各方面要发起呼吁,形成共识,不要坐等政府;同时,政府要建立相关预警标准和相应行动措施。
王振耀还指出,目前我国防灾救灾主要有“三个缺乏”。
一,缺乏大的协调机制。我国有国家减灾委员会,属于民政部救灾司。但没有国家减灾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执行实体机构,没有足够人手来协调和落实救灾。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都有国家灾害应急管理局。
二,缺乏大的预案。所谓大的预案,是规定国家最高领导人如何介入救灾。目前,我国只有四级响应,最高响应到副总理。但在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都有类似预案。应通过最高领导人,制定出全国人民都了解,而非保密的预案。
三,缺乏专业化装备和救援队伍。例如俄罗斯有50万人紧急救援队伍,配有专业装备,如直升飞机等,就像准军事部队。中亚一些国家也有几万人。但我国主要靠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等,没有经过训练就“一块儿上”,不够专业,反而会导致救援人员伤亡。
(财新实习记者 徐巧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