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李雨谦)近期,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股市普遍下跌,货币贬值,担忧亚洲金融危机再现的情绪弥漫市场。市场人士分析称,美联储QE退出预期导致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但新兴市场最坏的情况还未到来。
8月20日,香港、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等亚洲新兴市场主要股指均出现下滑,多个地区的货币也有贬值趋势。
其中,印度股市近三日累计下跌近6%,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9%,卢比贬值3%;印尼股市近三日累计暴跌11%,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升破8%,印尼卢比也贬值3.4%。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近期东南亚股市、外汇出现大跌,集中在印度和印尼,不过目前的跌幅尚不及今年6月,并不会形成像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真正要警惕的是美国可能在未来四个月将退出QE带动资金外逃,从而使得东南亚的廉价资金枯竭,导致融资成本上升、赤字扩大、经济恶化的风险出现。“短期只是预演,四季度还将激化。”
李慧勇分析称,东南亚此次大跌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下滑、双赤字高企,打压投资者信心和风险情绪,导致资金外逃;另一方面,未来几个月QE退出是大势所趋,资金回流发达市场。后者还未到最严重的时候,今年四季度QE退出的概率要高于9月,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发布报告也认为,新兴市场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到来。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结构矛盾突出,经常账户赤字较大,过去靠资本流入来维持平衡。未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将带来更大的资本流出,并推升利率;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但中金公司报告同时指出,新兴市场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小。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前,目前东南亚国家汇率灵活性已经大幅增强,近期汇率贬值也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外部冲击的压力。同时,当前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超过1990年代的水平,政策当局应对资金流出的能力相对较大。
对于中国,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新兴市场波动短期内对中国内地直接影响不大。贸易渠道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货币贬值不利于中国出口,但影响程度有限。中国与东南亚双边贸易在中国全部贸易中占比较小,且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中国外需可起到一定弥补作用。
金融渠道方面,总体风险偏好降低,以及资产重新配置引发抛售价格尚未下跌的新兴市场资产,二者都将导致资本流出新兴市场。这将造成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国内流动性偏紧,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但中国外汇储备充足,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央行对汇率管理能力较大,因此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将小于其他新兴市场。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中国本身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因为新兴市场风险上升而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泡沫和外汇资产配置失衡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