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网络炒作必须要‘忽悠’网民,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只有反社会、反体制,才能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发表上述言论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以及网络推手团队的其他4名成员因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等罪名,目前已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曾经震动各大网站论坛的谣言,诸如 “7•23”动车事故政府花天价赔偿外籍旅客、曝光雷锋生活奢侈细节、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都是这个网络推手团队——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杰作”。另外,据秦志晖、杨秀宇供认,该团队还一手策划包装了“中国第一无底限”暴露车模干某某、“干爹为其砸重金炫富”的模特杨某某等。
“秦火火”等人的谣言其实并不高明,许多曾被细心的网民拆穿,其本人也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V”和网民信以为真?马克吐温说过,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切断谣言的传播?
武汉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当热点事件发生时,真实信息供应不足,公众的自身心态以及谣言自身的伪装和轰动效应都会加速谣言的传播,尤其是在信息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谣言的传播速度可以是非常惊人的。
沈阳还说,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新闻的时效性,第一时间的信息往往能够取得人们较多的关注。从理论上说,一些“大V”的传播能力不亚于专业的媒体,但却没有和媒体一样的消息来源审核和追责体系。很多“大V”传播谣言是因为误信谣言,但如果查实是蓄意所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他指出,网络谣言出于网络也可以止于网络。微博可能传播谣言,但更可以传播真实的声音,遏止网络谣言不应只是官方出面辟谣,还应建立网络新闻的公共评议机制和平台,强化微博社区管理中心的评议机制,让辟谣的声音集中起来,使广大网民参与到辟谣的过程中,净化网络环境。
沈阳认为,除了网络的力量,法律也应成为减少谣言的有力工具。把制造网络谣言的行为纳入到刑法的范畴,完善立法,一方面对构成犯罪的网络谣言予以惩治,另一方面又不影响公民的言论自由,不能因为有传谣者就抹杀微博的积极作用。
(财新实习记者 夏挥汗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