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见习记者 刘卓哲)8月21日晚间,央行官网披露,央行决定将信托公司贷款信息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对其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央行表示,近年来,信托贷款业务呈快速增长趋势。央行肯定了信托贷款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央行指出,信托贷款业务存在风险偏高、部分交易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这有利于提升整体信托项目甚至整个信贷体系的风控水平。对融资主体的征信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利于信托公司进一步防范贷款主体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违约风险。可是短期内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可能会对业务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体现在业务上,会对信托公司在一些融资主体的选择上更加趋于谨慎,信息透明化后不良信用主体更难藏身,对应的信托业务可能会延缓或取消,最终导致信托业务范围的缩小。”用益信托研究员廖鹤凯对财新记者表示。长期来看,他认为,对于更有效地控制信托公司的不良贷款是有好处的,同时也可以抑制重复抵押的风险。
根据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9.45万亿元,相比去年二季度末的5.54万亿元,同比增长70.72%。
对于信托规模的快速增长,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认为要警惕信托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他认为,信托业资产规模虽然超过了保险,但信托界应该警惕规模激增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别是抵押品风险。现在信托公司很多抵押品都是土地、楼房、股权,如果地产价格下降,股价下跌,风险自然就出现。”蔡鄂生在2013年中国信托业高峰论坛上表示。
另一组数据显示,按照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划分,信托贷款规模为4.22万亿,占比47.32%。
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央行决定将信托公司贷款信息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对其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对于已接入数据库的信托公司,人民银行将要求其报送全部贷款信息,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完整,并取得信息主体的授权等。对于尚未接入数据库的信托公司,将加快接入进度,实现对信托机构和信托贷款业务的全覆盖。上述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服务水平,有利于信托公司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也有利于各类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
另据信托人士表示:“其实此项举措并没有对信托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使得征信系统更完善,覆盖面更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