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好坏两通缩

2013年08月22日 10:18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回顾2006年,即便当时真的发生通缩,也更可能属于良性通缩,无需宏调政策大动干戈专门应对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卢锋)一般印象中,通货紧缩是贬义词。通缩使人联想到需求不振、失业加剧、经济衰退、“债务-通缩螺旋”,等等。治理通缩需政府出手,因而通货紧缩诊断书等于刺激政策邀请信。

  这些印象虽有道理,却都是针对消极通缩或“坏”通缩而言,历史与现实中还有另一类与生产率进步冲击相联系的“良性”通缩。

  逻辑上,通缩会有一些大体确定的影响。例如,在特定债务关系的合约期内,发生通缩对债权方有利而对欠债方不利。就企业投资而言,很多合同性支出发生在产品销售之前,其间发生通缩会降低可盈利性。由于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深度通缩会导致实际利率过高从而抑制投资。不过对这些影响的好坏评估,取决于导致或伴随通缩的经济原因与宏观环境差异。

购买类型:

《财新周刊》付费文章,请付费阅读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