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陈国强:“两限房”或将减少和停建

2013年08月22日 17:23 来源于 财新网
保障房将来的形态应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是租赁型,而非产权型

  【背景】在房价一路上涨的背景下,8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黄厂村地块以“限房价、竞地价”的方式挂牌出让,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22000元,比周边在售二手房价格低4000元左右。按照北京今年3月份提出的年内房价控制目标,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与2012年价格相比要保持稳定,要进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价格,逐步将其纳入限价房序列管理。

  而国土部门相关人士曾经公开表态,在原有“招拍挂”出让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探索将此前在北京等地试点的“限房价、竞地价”或“限房价、竞保障房面积”出让方式加以推广,进而解决目前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价高者得的情况。

  限价做法显示出地方政府抑制房价的策略与决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两限房”的政策目的能否顺利实现?是否适合大范围推广?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称,所谓“两限房”即限房价和限套型面积,目前只在部分城市推广。它属于政策性住房,也是保障房的一种。在出让土地的环节,就限定了住房未来上市的售价水平。同时,对于户型也有明确规定,例如低于90m2的住房占比要达到70%,甚至更高。两限房价格可控,户型适合首次购房的刚需人群。

  他指出,政策出台的初衷是希望“两限房”可以抑制房价上涨,调节市场产品供应结构等。至于能否达成这些目标,取决于“两限房”在市场上的规模数量以及在市场中成交总量占比。如果该比重提高,那对住房整体均价肯定有效果。

  陈国强表示,保障房将来的形态是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是租赁型,而非产权型。像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在很多城市本来就没有,而有该产品形态的城市也已在考虑减少或取消。因此,将来“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市场地位肯定会下降。

  对于保障房很难申请的现状,陈国强分析道,这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部分人有空子可钻。制度缺陷造成监管不到位。如果对申请家庭和个人有严格的程序和制度把关,就不会出现不公平分配的情况。

  陈国强建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保障房制度。如住房保障条例要尽快以立法形式,完成法律程序,规定保障房的基本制度。如明确保障房的适用人群,通过何种方式筹措资金和保障土地供应,如何实现公平分配,如何确保保障房的安全和质量,以及何如运营管理等等。如此,相关配套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

  (财新实习记者 徐巧 采写)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