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储朝晖:学生减负得靠教学自由

2013年08月23日 15:23 来源于 财新网
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自主权,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背景】8月22日,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拟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考试、等级评价等十个角度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规定》提出,小学生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对于小学生考试密集繁多的问题,《规定》要求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一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同时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小学规范办学再次提出要求,包括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并实行信息公开;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全面取消百分制,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每天锻炼1小时;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

  学生减负已是老生常谈,《规定》出台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规定》是否适应于全国推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如果得不到保障,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减负”。

  储朝晖指出,“减负”问题治本之举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管理体制,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判断与需求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行政部门应该做的是对经专业评定确有问题的专业教师问责,而不是直接插手去发指令禁止给学生布置作业。

  二是改变评价标准。目前全国上下都以考试分数作为统一标准,如果对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趋于多元化,学生们就可以排很多条队进行较量,“不像现在全国学生都排一条队,队伍很长,学生也都拼命往前挤,学业负担当然也就重了”。

  《规定》中要求取消书面作业后,提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对于文化资源较城市有限的乡镇学校,《规定》是否同样适用,储朝晖表示,怎么布置作业,原理上这个权力应该属于学校,而不能全国统一标准。“一定要以专业的角度尊重所有教师和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储朝晖总结,减负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自主权,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减少以发文为主的规定性要求,应推广以提倡性为主的指导意见,明确责权边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

  (财新实习记者 霍冰一 采写)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