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实习记者 仲学峰)8月20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温慧敏做客首都之窗时透露,今年上半年本市交通拥堵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恶化,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4%,指数在8.0以上的天数多两天,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一项政策,收交通拥堵费尚在研究当中。
近几年,有关收取交通拥堵费的声音一直未断。早在2010年12月,北京出台缓解交通拥堵的28条措施时就提到:“研究制定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择机实施。”
2012年8月,《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出台拥堵收费管理政策、配套措施,并重点建设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拥堵收费监测评价系统等。
目前,国外已有一些城市采取部分区域收取拥堵费等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财新网选取其中几个代表性城市,将其收费的具体措施罗列如下:
![]() |
盘点国外治理交通拥堵的收费方式 |
这些城市在实行上述措施之后,城市交通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007年11月,新加坡陆路交通局专家林隆受邀在深圳交流时介绍,在实行拥挤收费后,新加坡进入拥挤区的日交通量减少15%,其中上午上班高峰期交通量减少16%,车速提高22%,并未对商业活动造成影响。
相比之下,伦敦的效果似乎要差一些。尽管伦敦市政府当时宣称,在伦敦内城,道路的平均交通流速提高了37%,上下班高峰期时的交通拥堵程度下降了40%。然而近年来,收费效果在不断减弱。2012年6月,实时交通数据处理公司INRIX公布的交通最拥堵欧洲城市排名上,伦敦以一年堵车平均66小时高居英国榜首。
在收费形式上,东京略显不同。东京市中心高昂的停车费让许多拥有私家车的人望而生畏,治理效果也非常明显。同时,东京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让许多人对公交地铁青睐有加,从而放弃开车。
另外,国外城市在征收拥堵费的同时,也加强公共交通的配套设施建设。
名词解释:
交通拥堵指数,又叫交通运行指数,是北京市首创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程度的概念性数值。拥堵指数在0至2之间为“畅通”,2至4之间为“基本畅通”,4至6之间为“轻度拥堵”,6至8之间为“中度拥堵”,8至10之间为“严重拥堵”。
交通拥堵费是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