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国内量化交易风控投入不足引担忧

2013年08月25日 10:33 来源于 财新网
只有在执行或者交易系统中把合规实现,才能够既做合规又让交易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之上
2011年5月23日,武汉,股民关注大盘走势。 东方IC

  【财新网】(记者 周群)量化投资大致包括建立策略模型和交易执行两个层面,在做量化投资研发过程中,人们一般侧重于量化的策略,交易执行层面上的很多重要风险往往被忽略掉。8月24日,嘉瑞咨询(香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周鸿松在上海证券2013私募高峰论坛中作出上述表示。

  据周鸿松介绍,量化投资由于交易量比较大,交易比较频繁,交易的成本也会比较高,因此如何在交易执行层面降低成本和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功课。

  他认为,光大证券(601788.SH)“8.16”事件并不是投资策略本身的问题,而是量化投资执行层面的问题。光大证券以外包的形式获得交易执行系统,这显示出他们可能认为执行层面并不是那么重要。周鸿松称,海外大的投行自营部门交易执行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

  此次“8.16”事件中,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由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订单生成系统由光大自主研发,订单执行系统是从上海铭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定制购买。据财新记者了解,光大证券此次出事的业务板块并没有纳入到整个公司的风控系统当中。

  周鸿松表示,量化交易对速度要求往往非常高,但如果在其中加入合规监管,交易速度会因此下降。他认为,只有在执行或者交易系统中把合规实现,才能够既做合规又让交易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之上。

  据其介绍,海外券商在做量化投资时,往往是把合规和策略一起写入系统,有的还将软件写入硬件,以提高合规过程速度。他认为,合规并不一定需要经过公司的合规系统再到交易所。

  周鸿松指出,目前国内券商对高频交易或算法交易系统的风控指标数量仍然较少。一般高频或者算法交易系统的风控指标一般要检测上百个,而他了解的国内一家较大的券商交易系统风控指标仅46个,其中缺少如对单个订单最大金额和发市价单的限制。

  此外,国内券商对IT系统的投入也远低于海外同行。周鸿松举例说,近几年国内券商每年在IT上投入的总金额平均为6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仅野村证券一家在IT投入上就相当于这一数字的一半,国内券商在技术上的投入还太薄弱。现在“券商、交易所都这么依靠技术,你必须要保证技术这一关不要出现什么大问题”。

责任编辑:陈慧颖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