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伯南克任期将满,到时谁将接任美联储主席一职,最近成了华盛顿政策圈激烈辩论的话题。
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两名候选人分别是现任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和在克林顿政府期间担任过财政部部长,并在奥巴马政府的最初两年半任期内担任过国家经济委员会(该机构为美国总统的首要经济决策机构)主任的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
然而,奥巴马政府近期表示有可能会在这两个候选人之外物色其他的人选,并给出了两个明确处于考虑范围之内的名字:罗杰·弗格森(Roger Ferguson)和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虽然这两个人在华盛顿政策圈内知名度都不高,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曾在格林斯潘时期的美联储担任过要职。
弗格森于1997年被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七位委员之一,同年被提拔担任美联储副主席,并在2006年离任之前一直担任此职务。科恩则是一位在美联储长期服务的公务员,一直晋升至高级管理人员。2002年,他被任命担任美联储委员,后被提拔接任弗格森担任美联储副主席,并于2010年从美联储退休。
鉴于弗格森和科恩两人与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的关系,他们成为美联储下任主席候选人实在令人惊讶。毕竟正是格林斯潘任下的美联储为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房地产泡沫发展到了越来越危险的程度,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却将脑袋埋进了沙子里,对危机置若罔闻。格林斯潘和当时的美联储不断否认泡沫的存在。而且,格林斯潘曾表示即使泡沫的确存在,对于美联储来说最佳做法是任由泡沫扩大,在其最终破裂后再收拾残局。另外,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也完全忽视了次级贷款和其他非传统抵押贷款的过度发展,尽管这些现象在当时的业界已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正如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些举动后来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奥巴马还要再把格林斯潘当时一些最重要的助手找回来,并把管理美联储的重任交给他们呢?
决定召回格林斯潘的高级助手,即使只是考虑一下这一做法的可能性,事实上都预示着格林斯潘时期美联储思想的复苏。从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美联储在那段时期为国家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这应当会让所有美国人都拿起武器,表示反对。尽管经济要比2009年衰退的谷底时期有所改善,但与上一个繁荣时期相比仍然十分接近谷底。最新的数据表明,失业率从之前10.0%的高点已经下降至7.4%,但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人已经脱离了劳动力队伍。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58.7%,比衰退前的最高值下降了超过4.5个百分点,仅比危机最盛时的最低点高出了0.5个百分点。从这一点上看,经济复苏仅仅收复了10%的失地。
工资水平也仍然没有多大起色,这主要是由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让工人们失去了议价能力。因此,在几乎每一个收入阶层,实际工资都低于2000年的水平,这意味着过去13年的经济发展并没有给大多数劳动者带来任何好处。
这一次经济衰退给这个国家带来的伤害不胜枚举,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场经济危机都是灾难性的,并且其负面影响远未结束。
在此背景下,把这个国家的最高经济决策权交给应该对这场经济衰退负主要责任的人,这将是史无前例的,某种程度上也为当时美联储的一系列政策正名,其中包括允许房地产泡沫不受控制地增长,允许银行疯狂发放或证券化不良按揭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当下的经济辩论已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显现出对于拥有地位和权力的人物的过度敬畏和维护。两位候选人与美联储灾难性政策之间的联系很有可能会只字不提。在政策圈,把导致经济衰退的政策失误归咎于某一个具体的人之责往往被认为是十分鲁莽的行为。
在美国人的理解中,美国是一个任人惟才的社会,要想成为顶层决策者一定要有极为出色的过往业绩。反观这两位候选人,他们在美联储高层的任期只赋予了他们担任美联储主席的必要资历,而没有显现出好的政策制定能力。
在这两位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论资排辈的影子。这两位候选人过去的业绩记录应当让他们再也没有踏上最高层决策岗位的机会。但是,由于他们长期担任要职,两人中仍可能有一人将会成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
![]() |
迪恩·贝克 |
作者迪恩·贝克(Dean Baker)为美国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联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