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不能做什么”到“要做什么”

2013年08月30日 09:19 来源于 财新网
近期政策措施与2012年下半年出台的小规模刺激措施类似,表现在规模远小于2008年的“四万亿”,以及措施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但是又有两个重大方面不同于去年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朱海斌)中国近期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缓解了对经济活动进一步放缓的担忧。经济数据的复苏主要归因于自7月份以来政策的转变。新一届政府重申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5%(增长底线不得低于7%),并强调政策目标是“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自7月份以来,政策指导方针更加具体和更具有操作性,换言之,从“不能做什么”(面对经济放缓不出台新的刺激措施)转变为“要做什么”(如何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稳增长结合在一起)

  国务院自7月份以来陆续出台以下措施,具体包括:

  第一,国务院出台了促消费和支持服务业的措施,以促进增长模式的转变。措施包括:

  从8月1日起暂免征收小企业(月销售未超20,000元)的营业税和增值税;

  在全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推行的增值税试点改革(旨在降低税负)将于2013年8月1日扩展至全国范围;

  鼓励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预计未来三年的年增速将达20%,到2015年将实现3.2万亿元;

  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8月12日,国务院重申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个不低于”)。

  第二,7月以来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国务院开始公开支持对部分行业的投资,而且认为有效的投资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措施包括:

  铁路投资全年目标从6500万亿元增至6900万元,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以及鼓励民间资本建铁路(国务院计划2014-2015年社会资本投资铁路2000亿元);

  其他方面还包括鼓励对城市地铁和基础设施改造的基础设施投资。例如,7月份国务院部署,至2015年太阳能总装机容量突破3,500万千瓦。此外,到2015 年,完成8 万公里城镇燃气和近10 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任务;

  国务院指出,将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2013-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第三,国务院开始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部分结构性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今年首批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要求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

  国家审计署将从8月1日开始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展开第二次全国性审计(上一次是2011年),这被认为是在未来几年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

  第四,近几个月金融改革取得进一步成果:

  7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QFII额度从800亿美元增至1500亿美元,RQFII试点从香港和台湾扩至新加坡、伦敦等地;

  8月,上海自由贸易区获国务院批准,旨在促进金融改革和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

  8月28日,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不久前市场就建立信贷资产转让平台也展开了讨论。

  总体而言,上述措施与2012年下半年出台的小规模刺激措施类似,表现在规模远小于2008年的四万亿,以及措施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但是,这些措施在以下两个重大方面不同于去年。

  首先,2012年小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是在信贷总额增长加速的支持下出台的(更何况是2008年刺激政策),特别是非银行融资的快速增长。本轮刺激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预计信贷增长将有所放缓,尤其是在非银行融资领域。与去年同期相比,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前7个月,财政盈余达到1.14万亿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财政盈余水平(1.1万亿元)。 由于今年的财政赤字目标高于去年同期(1.2万亿元 vs 8,500亿元),未来5年内财政政策具有更大空间。此外,打击铺张浪费方面做出的持续努力和7月宣布未来5年不准新建任何政府大楼的政策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其次,虽然再次提出投资是促增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务院一直着重强调私营部门参与的重要性。铁路筹资规划的改革被视为一个突破点,国务院首次宣布未来几年铁路项目领域的私人股本投资目标。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