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标普指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年内达2%以上

2013年08月30日 16:34 来源于 财新网
银行的信贷损失幅度取决于中央整顿产能过剩的力度上有多激进,向上趋势目前暂时还看不到顶

  【财新网】(特派香港记者 戴甜)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周四(29日)在香港记者会上表示,预计中国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年内将升至2%到3%,行业将在市场驱动下出现整合。

  他指出,银行的信贷损失幅度取决于中央整顿产能过剩的力度上有多激进,如果政府愿意承担更多经济增速放缓而加以治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短期会上升很快。

  “信贷损失的向上趋势目前暂时还看不到顶。”廖强表示,除了打击产能过剩的不确定性,出口领域是影响不良增速的另一因素,出口制造业面临的整合至少会持续至明年。

  他预计,截至6月份0.96%的不良贷款率,年末将升至2%到3%。标普报告指出,去年中国银行逾期贷款增长迅速,占总贷款额的1.1%。

  报告续指,政策性银行和尤其是位于内陆的小型区域性银行,将更易遭受信贷损失冲击,因其信息披露质量良莠不齐,且较多参与地方投资项目,五大行则因信贷配置分散且信贷增速平稳,风险暴露较小。

  “我相信政府会在处理产能过剩的同时兼顾银行吸收不良贷款的能力,最有可能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廖强指出,银行也可以通过使用现有的拨备来核销部分坏账。

  报告指出,净息差收窄、非利息收入压力增大,亦将导致国内银行业盈利下降。

  但廖强表示,除非整个系统出现根本性的流动危机,中国银行业并不面临系统性危机,银行风险抵御和盈利能力整体仍处于相对好的水平,只是出现弱化的迹象,且弱化会持续数年,在竞争中呈现劣势的银行会面临生存问题。

  “国内银行处在十分微妙的情况,市场化是重要趋势之一,利差收窄下他们会积极发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一些大型中资银行为了分散地域风险,近年来向海外扩张的增速也很快。”廖强表示。

  他指出,近年来兴业银行和小的商业银行建立业务联系,提供同业业务,就是行业整合初级阶段的一例,兴业银行近年也股权收购了一些陷入经营困难的地方性银行,当这些银行陷入经营困难时,地方政府会有压力售出他们的股权。

责任编辑:王端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