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见习记者 王玲)全面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出现大量资本双向流动,且可能导致资本净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8月28日发布的一份职员研究报告(staff working paper)中称,资本账户自由化带来的资本流动量将给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显著影响。
通过向居民储蓄开放新的投资机会,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报告进一步分析,中国银行存款利率低,其他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股市、财富管理产品以及房地产。如果居民储蓄得以投资国际金融市场,这三个市场的流动性可能缩水。
同时,中国居民持有的国际证券资产累计达GDP的9%至25%时,将可能占到全球金融市场份额达3%,占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份额达25%,这将对全球的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报告认为,证券投资带来的资本外流能抵消净FDI,其他资本流入,或经常项目盈余带来的外汇储备积累压力。
资本账户自由化之后,总的资本流动会大幅增加,但净资本流动的方向(流入还是流出)取决于多种因素。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因素:国内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周期、相关改革的进展及经济增长前景。
具体而言,国内经济上行,增长越快,资本净流出就越多。报告认为,这可能反映出,经济上行时,本国居民希望多样化持有金融资产;经济下行时,希望多样化借款。相反,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增加资本净流入,这可能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强劲,投资者一片乐观时,非本国居民会多样化证券投资。
尽管中国在逐渐开放资本账户,但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依然较大。报告称,中国资本账户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尤其是证券投资依然受到严格限制,而长期的资本控制可能使投资调整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调整期间,不论中国股市还是债市都可能出现资本净流出。
值得关注的是,历史上一国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后,可能出现汇率和银行业危机;但危机并不一定总是在开放资本账户后立刻爆发,如英国和日本是在10年内后,而丹麦在20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