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摩根大通调查升级 张西希现象受关注

2013年09月01日 17:21 来源于 财新网
前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之女张西希曾在摩根大通任职,尽管调查仍在进行中,但高官子女与投行的相互借助关系已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

  【财新网】(特派香港记者 王端)红色的棒球帽,上面绣着大大的S。在帽子下面,是一对细长、却闪闪发亮的中国式眼睛。

  她是前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的女儿张西希,眉宇之间与其父颇为相像。这个原本不为外界所知的女孩,却因为稍早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称美国证监会)对摩根大通的调查而被推上了舆论浪尖。美国证监会认为,摩根大通在香港雇佣中国高官的子女,以获取在华业务,张西希是其中被提及的一个名字。

  这一调查仍在扩大中。8月30日,彭博通讯社报道称,美国政府对摩根大通在华招聘行为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个有关该行职位与特定交易关系的数据文件,目前被调查员工人数超过200人。报道称,原本调查只针对摩根大通香港分部,但现在已扩大至整个亚洲,所涉员工既包括全职员工,也包括实习员工,主要是来自具政治影响力人士的家庭,或者是资产管理客户的亲戚。目前美国司法部门已介入调查,将与美国证监会共同检视摩根大通在华招聘的情况。如果把家庭成员提供生意列为聘用理由,这将触犯美国贪污条例。8月中旬《纽约时报》首次报道了这一调查,其中便提到了张西希。

  2000年前后,张西希随母亲王兴移民美国(详见《新世纪周刊》2011年12月19日出版的《张曙光的秘密》),并在加州购置多处房产。在1999年10月,王兴就以个人名义贷款买了洛杉矶一套34.6万美元的独栋住宅,并于次年将房屋转为张曙光以夫妇名义共有。2002年底,王兴以61.5万美元的价格将此住宅出售,随即又和张曙光联名,以约86万美元买下约35英里外的沃尔纳特市(Walnut)皮埃尔路688号。

  这套别墅占地近3万平方英尺(约合2793平方米),住房面积为4100平方英尺(约合381平方米),拥有五间卧室。当时张曙光还是铁道部客车处处长,很难想象一个每个月挣2200多元工资能在美国买得起这样的住宅。

  其实,王兴早在1995年9月便成立了三尼库国际贸易公司,地点在离洛杉矶市20多分钟车程的Hacienda Heights,代理美国铁路设备打入中国市场。因为王兴很早就带着孩子移居美国,张曙光在铁道部素有“裸官”之称。在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双规后,2011年2月28日,张曙光亦被停职审查。

  张西希在美国读的高中,大学也选择加州的名校——斯坦福大学。根据张西希的Facebook资料,她于2004年入读斯坦福大学的经济/管理科学系,四年后从这里离开,便加入了摩根大通投行部门。

  在斯坦福,很难找寻当年张西希的足迹,惟有在Youtube上,有一段他同学当年拍下的视频。视频中,张西希未施粉黛,装束朴素,典型美国大学生装扮——头戴棒球帽,身着宽松的帽衫。视频中的她表现内敛,面对镜头,还拿着水杯不停地喝水。

  不过这却与一些接近她的人的感观大为不同。铁道部里接近张家的一位人士说,有次张西希闲谈时说,“我们家最不缺的就是钱。”

  2008年毕业后,张西希来到香港,加入了摩根大通投行部的中国团队。根据香港金管局的资料,大约当年8月的时候加入摩根大通,2011年8月离开。不过摩根大通方面却拒绝对事实性的信息,给予任何评论。

  一位曾与张西希共事的投行人士称,张的个性比较张扬,“我们起初都以为她是暴发户”。而另一名人士则补充称,“她当时的头衔是Associate(投行初级的职位),但有次她还让一名Director(董事)给她拎包。”

  美国证监会的关注焦点是,张的入职给摩根大通带来了哪些交易?但从一些公开信息,却难找到直接联系。摩根大通也拒绝评论此事,只称一切还在调查中。

  公开资料显示,摩根大通与铁路相关的交易,其中负责铁路建造工程、由当时铁道部分拆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0390.HK,601390.SH),2007年12月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时曾委任摩通为上市保荐人之一。

  另外,北京到上海的高铁项目,曾经计划上市,摩根大通也曾运作此事,但项目最终未成功推出。

  事实上,官员子女或后代加入投资银行,是心照不宣的秘密。投资银行一直以关系驱动(Relationship Driven)著称。

  张西希并非孤案,回顾过往,多是因为父辈出现问题,子女于投资银行的状况被曝光。

  譬如当年原建行行长张恩照案事发,其子张继刚(CK Cheung )被曝出供职于汇丰投行。其子此前还特意将名字改为港式拼音以避嫌。事发后,张继刚消失。

  当然这些是被公开的情况,但如今的投行界混乱局面,令人忧心。一名外资投行的亚洲高管就无奈指出,现在的投行人力状况是“青黄不接”,年轻一代缺少专业化。

  该名高管称,由于裙带关系盛行,高干子弟胜多,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在行为上已经不再是专业化驱动。经常在具体的项目中,一家银行是做事的,一家银行则是被照顾的。在中国的外资投行里,价值观和评估标准已经发生很多的变化。

  “现在外资银行里面也是拼爹,老板不干事,然后请几个干部小孩。但这些小孩只会拉关系,不会做项目,表现不专业,真是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也浪费了在海外的学业。”上述高管感慨,以前中国官员还回避自己孩子的工作,现在一点不在乎,“自己没捞到,还不能让小孩捞?”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认为,现在投行工作不如以往,有关系人士的子女占比也在下降,因为在这里赚不到钱,“有些只是过来让子女实践一下,投行倒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地方。然后,这些子女就转到私募股权基金或对冲基金领域了。”

  美国证监会的调查,对在中国活跃了近20年的外资投行界来说,应当是个风险提示,但投行未来是关系驱动型还是专业驱动型,恐怕仍难有定论。

责任编辑:张继伟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