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对叙利亚军事打击缘何姗姗来迟?

2013年09月01日 17:24 来源于 财新网
美国国内情形发生变化,盟国态度不明确

  【财新网】(实习记者 骆雅洁)联合国调查小组现在仍在叙利亚境内调查化学武器事件,是否要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2003年,美国以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化学武器为由,军事袭击伊拉克,时间从3月19号到5月1日长达21天,盟军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但后来美军在伊拉克完全找不到任何使用生物武器的证据,这也成为美国此后招致舆论批评的中心。

  为什么当时美国能够在没有明显证据的情况下,能够当机立断下达军事袭击的命令,而在这次的叙利亚事件上却一直“左顾右盼”,迟迟不动手?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指出, 2003年的美国还沉浸在“9·11”事件的反恐情绪中。当政府宣布伊拉克境内可能有大规模生物武器和恐怖分子时,70%的民众选择相信支持政府;但这次叙利亚事件,除了政府在类似事情上已经失去了信誉,加上美国经济刚开始走向复苏,民众更不希望政府再耗费更多的精力。最重要是,叙利亚并没有涉及到美国的直接利益。

  在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澳大利亚,波兰都是美国的盟国。但这次英国态度比较捉摸不定,首相卡梅伦虽然认为必须以军事干预的方式阻止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但下议院并没有通过该提案。

  澳大利亚方面,现正值总理大选,叙利亚危机也成为大选双方讨论的话题,大选热门、反对党领袖阿博特觉得澳大利亚不需要牵扯其中。

  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强调将不会军事干预叙利亚,“根据我们的经验,军事干预并不带来多少积极作用。”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上看,化学武器主要以化学毒剂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产生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及迟滞敌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1997年4月29日生效,禁化武组织现有183个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等缔约国。叙利亚,朝鲜、安哥拉、埃及、南苏丹不在其列。

  奥巴马说过, 叙政府是否使用化学武器是一道“红线”,现在叙利亚发生的事情,已经越过了这条红线。国际社会都在关注奥巴马下一步的行动,如果奥巴马这次什么都没做,那是否就意味着美国说话没有分量,这对于朝鲜,伊朗这些国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号。

  其次,使用化学武器是严重违反人道主义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叙利亚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万,国际社会致力于反化学武器的合作已经很久了,如果现在叙利亚政府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属实,不进行干预,类似现象可能还会发生。

责任编辑:黄山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