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澳新:金融改革应先于自贸区资本开放

2013年09月04日 16:08 来源于 财新网
有序强化国内银行机构、建立市场化的汇率机制、鼓励资本市场深化、建立更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等

  【财新网】(记者 陈法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细则预计不久将发布,开放步骤再起议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等认为,在上海自贸区加快资本账户开放之前,中国应尽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改革,否则,一旦金融开放的次序出现混乱,中国整体的金融稳定将面临挑战。

  刘利刚9月3日发出的报告称,上海自贸区可望实现区域内货物、资本和人力的自由流动,其中可能包含对现行金融监管政策的修改。

  8月30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根据草案,在试验区,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停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并暂时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此外,在上海自贸区内还可能实现人民币部分自由兑换、较低的企业所得税、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等。

  财新记者此前获得的自贸区相关方案,明确表示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方案没有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做更为细化的表述,仅表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刘利刚表示,上海自贸区旨在建立一个类似香港的地区,且目前的计划牵涉到对金融监管体制的修改,因此上海自贸区可能触发的市场化举措可能远远超过深圳前海。其中,离岸金融业作为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

  “由于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利差仍然显著存在,资本的跨境套利行为将导致资本管制失效。”刘利刚称,“套利活动无助于实体经济,且可能对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威胁。”对此,他建议,在大规模开放资本账户前,中国应该提高境内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包括有序做到强化国内银行机构、建立市场化的汇率机制、鼓励资本市场深化、建立更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等。

  此外,刘利刚指出,上海自贸区出台类似前海的一系列优惠举措,可能对香港产生较为显著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金融业务流向上海。首先,如果上海自贸区内不存在资本管控,资本流动将在自贸区内更加便利,大量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可以在上海自贸区内完成,而不用经过香港。这将吸引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可能导致香港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人民币流通紧张。其次,如果上海自贸区如果能够提供类似香港的低税收环境,可能会吸引大量在香港注册的企业将总部搬至区内。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